旧约全书图表
新约全书图表
書中圖表提供您最佳的視覺效果,方便您學習、複習與教學。只需要翻開本書,錯綜複雜的歷史事實、各種關聯平行與對照,立時盡入眼底。
這本修訂及擴大版的《舊約背景年代表》共有100張圖表,包含42張新圖表,又修訂了18張原有的圖表,並重新設計圖表的規格,使您更容易了解舊約。
本書涵蓋的舊約主題如下:歷史、文學、考古、舊約神學、背景與聖經研究。
圖表系列叢書共下列五本:
《舊約背景與年代表》
《新約背景與年代表》
《基督教神學與教義圖表》
《教會歷史背景與年代圖表》
《基督教會歷史年表》
修訂版序言/9
第一部份、正典部份
1.導論
聖經卷目/12
2.創世記
自亞當至亞伯拉罕的譜系/13
洪水的各階段/14
族長的年代/15
族長譜系圖/16
創世記中神的顯現/17
雅各的眾子/18
3.五經
猶太曆法/19
猶太特別節日/20
舊約的律例/21
獻祭制度/22
潔淨與不潔淨的動物/23
十誡和申命記/24
律法和智慧的觀念對稱/25
4.歷史著作
士師的年代/26
撒母耳記/列王紀和歷代志合參/27
大衛的家庭和祖先/28
歷史中統一王國君王的生平摘要/29
猶大國諸王/30
以色列國諸王/31
北方王國的朝代/32
第九世紀皇室的繼承與聯婚/33
聖經中提及的歷史資料/34
自被擄歸回/35
以斯拉記的歷史年代/36
5.戰役
在曠野的戰役/37
約書亞征服迦南的戰役/38
士師時期的戰役/39
掃羅的戰役/40
大衛王國的建立/41
以色列的戰事錄/42-43
猶大的戰事錄/44-45
新亞述帝國在敘利亞—巴勒斯坦的主要戰役/46
6.詩歌著作
詩篇的種類/希伯來平行句的種類/47
詩篇的分類/48-50
詩篇:大衛之約的頌曲/51
7.先知著作
先知的弁?先知的年代/52
信息與實現/53
先知神諭的種類/54
「結局」神諭的主題/55
被擄前小先知書信息的比較/56
但以理書的對稱結構/57
撒迦利亞書1~7章的結構/58
第二部份、古代近東
1.歷史
古代近東年代比較/60
古代近東年代比較/61
埃及年代表/62
初期米所波大米歷史/63
亞述歷史的重要事件/64
亞述諸王/65
亞述的國外政策/66
亞述王室碑文中以色列及猶大君王之名字/67
巴比倫歷史的重要事件/68
亞蘭諸王/新巴比倫帝國諸王/69
波斯時期年代表/70
以色列的鄰邦/71-73
先知信息中的外邦列國/74
兩約之間年代表/75
2.考古學
對舊約有意義的重要碑文/76
對舊約有意義的重要泥版/77
考古學的年代/78
戰爭形態的發展/79
3.文學著作與宗教
聖經和巴比倫創造記錄之比較/80
聖經和巴比倫洪水記錄之比較/81
古近東文學與舊約類同的部份記載/82
古近東諸神祇/83
以色列及其鄰邦主要的神學思想差異/84
十災和埃及的諸神/85
條約形式和聖經諸盟約/86
古代近東的法典/87
第三部份、聖經研究
1.經文與語言
閃族語系/90
舊約聖經譯本與抄本/91
經文校鑑:錯誤的種類/92
舊約經文發展史/93
字義研究的原則/94-95
鑑別分析學的類型/96
2.爭議性課題:各種立場之比較
創造理論/97
「神的兒子」的身份/98
各種年代體系比較/99
洪水的範圍/100-101
出埃及記的年代/102-103
耶弗他女兒的命運之各種觀點/104
但以理書四個帝國的各種觀點/105
但以理書七十個七的各種觀點/106
3.神學課題
舊約中的彌賽亞/107
舊約中耶和華的使者/108
舊約中的撒但/109
約櫃/110
「耶和華的靈降臨在他們身上」/111
夢和異象/112
神的百姓與盟約/113
第四部份、其他資料
舊約城市之間的距離/116
舊約度量衡/117
拉比著作/118
名詞索引/119
修訂版序言
距離我最初起意利用圖表彙集舊約資料的構思,轉眼已是二十年了。當時我剛畢業,預備開創自己的專業,但感覺到這樣的一本書,對教師與學生同樣有幫助。各方熱烈的反應肯定我的直覺是正確的。在其他範疇的研究中,也曾經有幾本圖表式書籍出版,而且又被譯成多種他國文字,以及本冊超過二十次印行的事實,都證明這種觀念廣受歡迎。
甚至在本冊發行的最初幾年,讀者已經建議說還有許多材料可以加添彙編。當我開始教學後,我逐漸整理更多資料提供課堂用。最後,時機成熟,增訂這本《舊約背景與年代表》。這本修訂本幾乎倍加原圖表的數目。有少數的新圖表曾經出現在Surveyof the Old Testament。那是幾年前我與AndrewHill合作出版的書。其他許多圖表重新整合(例如:埃及年代表);部份圖表示範一種不同的處理資料方式(例如:以色列與猶大國諸王年代表;詩篇的分類)。
這些圖表的編排,經過重新組合,被置於不同的類別中,和第-版有分別。我相信這種新的編排更方便查閱。我也利用這次機會,附加一份名詞索引,相信會用得著。
我們期盼與禱告的,就是這冊修訂本更能促進讀者對舊約及其背景的了解,並激勵讀者熱愛舊約,認定它是砷向我們啟示祂自己的-個重要部份。
約翰華爾頓
一九九四年六月
舊約背景與年代表
這是一本幫助讀者閱讀新約聖經與新約時代的參考工具書.本書包含正典、福音研究、經文批判學、聖經神學、古代歷史及無數其他資,共有一百張圖表。
作者將圖書館內數以千計的圖書資料收集於一冊之內。以清新、精確的圖表,為新約聖經中重要而有爭論性的問題,以及新約的歷史、年代、生活等背景,提供簡明的分析與說明,使讀者在閱讀新約聖經時,可以更省力、有更清楚的輪廓。是一本極便利的工具書。
圖表系列叢書共下列五本:
《舊約背景與年代表》
《新約背景與年代表》
《基督教神學與教義圖表》
《教會歷史背景與年代圖表》
《基督教會歷史年表》
序言/11
前言/13
圖表
一般性資料
1.新約書卷(按寫作時間排列)/16
2.新約書卷的中文、拉丁文、希臘文名稱/18
3.新約的文學分類/19
4.新約書卷(按敎義分類)/20
5.新約書卷的神學重點及次序/21
6.頭四個世紀的新約正典/22
7.早期敎父對新約的引用/23
8.經文歷史的諸學說/24
9.液體與固體的量度單位/25
10.重量/25
11.長度與距離/26
12.錢幣/27
13.新約中引用的舊約經文/28
14.精選的新約預言及其在新約時期的應驗/33
15.新約中的祈禱/37
16.新約中的講章與演講/40
17.新約中的舊約人物/41
18.新約中的名人/44
新約背景
1.羅馬編年史/48
2.希臘編年史/50
3.巴勒斯坦編年史/52
4.羅馬社會結構/54
5.羅馬政治制度/55
6.羅馬軍事制度/56
7.希羅神祇/57
8.部分猶太及基督敎文學/58
9.新約的城市
a.與基督有關之城市/59
b.保羅往訪之城市/60
c.啓示錄中的七間敎會之城市/62
10.第一世紀的皇帝,管轄猶太地的巡撫,及巴勒斯坦的統治者/63
11.新約時代的羅馬皇帝/64
12.第一世紀猶太地巡撫/66
13.多利買王朝/67
14.西流古王朝/68
15.馬加比家族/69
16.猶太人的大祭司/70
17.希律王朝的家系表/72
18.第一世紀的猶大黨派/73
19.猶大與外邦資料中的基督與基督敎/76
20.猶太節期/79
21.逾越節的計算/81
22.死海古卷/82
23.拉比著作/85
福音書
1.符類福音的文學關係/88
2.符類福音問題的解決方案/89
3.文件Q的內容/90
4.馬太獨有的資料/91
5.馬可獨有的資料/91
6.路加獨有的資料/92
7.符類福音平行經文/93
8.四福音比較表/94
9.符類福音與約翰福音的對照/95
10.耶穌基督家譜/96
11.舊約有關基督與基督敎的預言/98
12.猶太君王加冕登基的模式與彌賽亞耶穌/101
13.耶穌事工年代表/102
14.基督生平的另一年代表/104
15.基督的事工/105
16.基督事奉的時期/106
17.耶穌的比喻/109
18.自然界的神蹟/112
19.醫治的神蹟/113
使徒時代
1.第一世紀新約歷史中的主要事件/118
2.初期敎會的宣道/120
3.使徒行傳資料的幾種可能來源/121
4.路加在使徒行傳中所記載的基督敎增長/123
5.保羅的宣敎旅程/124
6.使徒時代年代表/127
7.另一種年代表/129
8.十二使徒/133
9.哥林多書信來往與拜訪/135
10.加拉太書信的收信地
a.北加拉太說/136
b.南加拉太說/138
11.希伯來書作者的幾種理論/140
12.啓示錄的解釋/145
13.對啓示錄不同的神學觀點/145
14.啓示錄文學結構的理論/146
15.印、號、碗所帶來之審判的內容與相互關係/147
參考書目/148
索引/157
序
硏究新約時,我們很快就會發現其間有龐雜的資料,往往使我們很難整理出新約中各樣素材彼此的關係。或者使我們提出其他有趣的問題:新約中記有多少神蹟?記載於那一卷福音書?保羅何時在哥林多?保羅第二次旅行宣敎時寫了那幾卷書?在基督出來傳道時的羅馬帝國,誰是首席政治家?誰是最富影響力的思想家?這些問題無以計數。
新約年代背景表是很有用的工具,能助硏讀聖經者找出以上各問題以及其他成堆事件的答案。
郝惟恩把圖書館的圖書所提供的資料,收集於一册內,且其所採用的格式對硏讀聖經者十分簡便。
我期望許多人因著使用此書的材料,以致於對神在聖經中啓示的信息有更多的瞭解。
侯納
達拉斯神學院 新約文學及解經學副敎授
新約背景與年代表 韋恩·郝思(H. Wayne House)
作者以圖表方式將兩千年來的歐洲及美國教會歷史列出一有系統的整體概觀,全書102個圖表皆展現出主要的人物、事件、年代在教會歷史中彼此平行或對比的關係,不論是當作課堂上的輔助教材或個人參考用書,都是非常便利的工具。
圖表系列叢書共下列五本:
《舊約背景與年代表》
《新約背景與年代表》
《基督教神學與教義圖表》
《教會歷史背景與年代圖表》
《基督教會歷史年表》
羅伯.華爾頓(Robert C. Walton)
賓夕法尼亞州米底亞(Media)的基督教學院(The Christian Academy)聖經系主任。
初代教會(至西元476年)
1. 耶穌受釘之後的十二使徒
2. 基督教早期的象徵
3. 使徒時期教父
4. 第二世紀護教士
5. 護教士的論點
6. 第三世紀教父
7. 新約正典的發展
8. 新約正典書卷選擇的辯論
9. 尼西亞大公會議前的異端
10. 羅馬帝國的逼迫
11. 尼西亞與後尼西亞時期的教父
12. 第一至第五世紀主教制度的發展
13. 導致羅馬主教超越性地位的因素
14. 初代教會主要的教義爭論
15. 初代教會有關三一論的異端
16. 初代教會有關基督論的異端
17. 伯拉糾的辯論
18. 初代教會的大公會議
中世紀教會(西元476-1517年)
19. 蠻族歸主
20. 教會與國家(西元754-1309年)
21. 中世紀早期教會領袖
22. 西元1054年東西教會分裂的主要因素
23. 十字軍東征
24. 回教的征服與十字軍:一個對照
25. 上帝存在的論證:多馬斯.阿奎那的五路證明法
26. 經院神學
27. 主要修會
28. 中世紀的反教與異端群體
29. 教皇權的大分裂(西元1378-1417年)
30. 中世紀大公會議
31. 宗教改革的先鋒
宗教改革(西元1517-1648年)
32. 四位主要改教運動者
33. 其他德國改教運動者
34. 其他瑞士改教運動者
35. 激進的宗教改革
36. 英國的宗教改革
37. 英國清教徒
38. 羅馬天主教的反宗教改革領袖
39. 法國預格諾教徒領袖
40. 宗教戰爭
41. 神學議題:基督教vs.天主教
42. 神學議題:路德宗vs.改革宗
43. 神學議題:加爾文派vs.亞米念派
44. 基督教宗派譜系
近代歐洲教會(西元1648年以後)
45. 英國自然神論及其反對者
46. 德國敬虔主義與英國循道主義的比較
47. 約翰衛斯理與喬治華腓德
48. 歐洲其他復興運動
49. 英國福音派社會改革家
50. 德國自由神學主要人物
51. 近代羅馬天主教大公會議
52. 普世教協的成立與發展
北美教會(西元1607年以後)
53. 北美十三州的宗教
54. 美洲宗教烏托邦團體
55. 美洲清教徒
56. 第一次大復興的領袖
57. 支持美國獨立革命的宗教影響力
58. 反對美國獨立革命的宗教影響力
59. 第二次大復興的領袖
60. 十九世紀主要的福音派社會改革運動
61. 黑奴問題所導致的宗派分裂
62. 十九世紀美國主要小派宗教
63. 十九世紀末廿世紀初的教會復興
64. 美國傳佈時代主義的主要人物
65. 歷史的盟約與歷史的時代主義神學
66. 現代主義與基要主義爭論所導致的宗派分裂
67. 廿世紀長老會分裂的主要人物
68. 美國長老會譜系
69. 美國浸信會譜系
70. 美國信義宗譜系
71. 美國衛理公會和聖公會譜系
72. 美國改革宗和公理宗教會譜系
73. 美國五旬節派譜系
74. 美國門諾會譜系
75. 摩門教譜系
76. 美國基督復臨派譜系
其他
77. 系統神學與教會歷史的平行結構
78. 教會歷史的鐘擺效應
79. 羅馬天主教會所認可的教皇名單
80. 著名的基督教傳教士
81. 著名的天主教傳教士
82. 非洲主要的本土基督教宗教運動
83. 聖經英文譯本
84. 著名的教會歷史學家
前言
教會歷史是一個受到教會與世俗歷史界冷落的領域。西塞羅(Cicero)很有智慧地說道:那些在死前仍對過去一無所知的人,注定要像那些沒有擁有前人智慧小孩子一樣。桑塔亞那(Santayana)相信那些忘記或忽略過去的人,注定要不斷在其慾望中反覆,永不停止。
然而,這樣的情況不該發生在那些受惠於這本歷史圖表的人身上。因為教會已經兩千年了,而且具有普世的向度,教會歷史應該包含相當龐大的資料。本書作者以圖表展示了過去許多重要的歷史事實,因此,學生可以清楚辨識許多重要事件,而且瞭解這些事與整體教會的關係。本書將會是課堂上有用的輔助教材,提供了教會歷史上有關人、事、時、地、物的資訊。另外,對想要對教會歷史有簡要理解的讀者而言,也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
自序
出版這本圖表集有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與組織和教會歷史中那些牽涉到實際資訊的取得有關。作為一個教會歷史老師,我發現自己最大的挑戰在於取得龐大資料,並且為了上課的緣故,使這些資料以某種有條理的方式表現出來。本書則更進一步,將那些原本以文字表達的資料,簡化為一系列的圖表。我期待這將為老師和學生提供一個迅速取得基本資訊的捷徑,而不需要在書海中掙扎;同時希望此書能作為一個提綱挈領的利器,方便讀者日後自行參考其他詳細資料。
第二個目的與資料的詮譯和陳述有關。這些圖表出自我個人的教學經驗,而且我相信它們對其他歷史教師也會有許多幫助:對某個特定的潮流,可為學生一個全面的看法:或對某個特別難題提供一個簡單的說明架構。
就這個層面而言,本書所展現的歷史是有選擇性的,然而,我相信我的篩選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本書所呈現的將證明這些圖表是有助益的。我希望本書不僅能夠促進我們對教會歷史的理解,而且能夠提升我們欣賞教會歷史的研究,因為這是神在世界中的時序性工作。
圣经简明指南
A Short Guide to the Bible
目录
圣经历史纵览
圣经纲要及阅读计划
旧约及新约年代表
作者及版权:Glenn Kenadjian
翻译及翻译版权:王众言
允许全文复制
【圣经初读者请注意: 为便于查询,圣经书籍分为章,经文又分为节。单独的数字或者冒号前面的数目表示 “章”,冒号后面的数目表示“节”。涉及圣经某个信息,标准的提法是先列出圣经的书名,再列出章的数目,后接冒号,再就是节的数目。例如,《创世纪》1 指该书第一章;《创世纪》12:15 指该书第 12 章 第 15 节;《创世纪》16:1-18:15 则指该书第 16 章第 1 节至第 18 章第 15 节。】
China Outreach Ministries 友爱中华 [email protected]
——————————————————————————————————————————
圣经历史纵览
圣经由 66 卷书汇编而成。圣经分为旧约(英文缩写为 O.T) 新约 (英文缩写为 N.T) 两部分。旧约写于公元前数百年;新约是关于基督和他的早期门徒的。两约都包括三个主要部分:
旧约历史书: 从《创世记》到《以斯帖记》
旧约诗体书: 从《约伯记》到《所罗门的雅歌》
旧约先知书: 从《以赛亚书》到《玛拉基书》
新约历史书: 从《马太福音》到《使徒行传》
新约使徒书(信): 从《罗马书》到《犹大书》
新约先知书:《启示录》
通过圣经历史书的概览,我们可以对圣经历史的全貌列出以下这样一个简明提纲。这个提纲可以帮 助你在阅读圣经时通过上下文的联系而得到更好的理解。(“约”和“盟约”是一回事–都是讲一种许诺和应许的协议。)
一、《创世记》: 在上帝所创造的、然而人类却反叛了的世界,神确立赐福的盟约
二、《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 和亚伯拉罕的子孙们一起,上帝开始为自己建立一个国度
三、《约书亚记》: 上帝新生的国家开始占据应许之地
四、《士师记》和《路得记》: 上帝之国不久便陷入长期的背约和麻烦之中
五、《撒母耳记上》、《撒母耳记下》:在确立了一个“大众”国王之后,上帝检选了一位献身于上帝的国王统治以色列,并和他立约
六、《列王记上》、《列王记下》:由于以色列的后裔不断违背上帝的旨意,上帝惩罚甚至抛弃了以色列
七、《历代志上》、《历代志下》:《撒母耳记上》、《撒母耳记下》和《列王记上》、《列 王记下》所记载的事件的重述
八、《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和《以斯帖记》: 幸存的忠实的臣民回到应许之地
九、两约之间:
犹太历史书通常参照伪经。这些史书描述两约之间四百多年的历史。它们表明犹太人再也没有重新回到崇拜偶像和其它神明的旧辙。它们继续保持着从政治和精神上得到拯救的愿望
十、《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 上帝差遣耶稣作为全地的救世主
十一、《使徒行传》: 上帝的救恩开始传遍全地
** 注意:当你读到不懂的部分,或者不知所以然,应该请教你所认识对圣经很懂的人。记下心得和问题也是很有帮助的办法。要想进入更深的层次,最好参加查经班(如果你还没有参加的 话)
圣经纲要及阅读计划
许多人都想阅读并懂得圣经,但是通常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一个人从第一页开始读起, 当读到第三或者第四卷书的时侯,就放弃了– 感到迷失、混乱或者迷惑。问题在于,圣经由 66 卷不同文学样式的书集合而成;每一部分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认真的研究才能看出。此外, 如同一本教科书,每一部分都包含着重要的信息,但是读起来并不一定会立即感兴趣。令人鼓舞的是,圣经的许多部分可读性很强。
这个计划是针对以下部分的学习指南(根据作者的理解和观念):
怎样安排阅读资料 ?
旧约和新约的阅读是按照年代顺序和主要事件的分组安排的。对于那些特别长的部分 (例如旧约中律法),只包括了一些典型的部分。尽管旧约中所发生的事件是在新约之前数百年写下来的,旧约和新约的阅读是交错进行的,为的是让你尽快进入新约部分,并帮助你比较和对比两约。
单独部分的长度大都在四个章节左右,通常都表现一个主题。弄懂这些部分,经常依赖于以前的部分。因此,我主张你们按照顺序阅读。
需要多少时间完成阅读?
取决于你的阅读速度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每一个独立的部分大约需要 15 到 30 分钟。 这个计划包括大约 60 个部分。譬如说,如果你每天读一个新的部分,你大约需要两个月完成阅读;如果你每周读一个新的部分,你大约需要一年多一点时间完成。
我怎样从阅读中得到最大效益?
为了帮助阅读的顺利进行,经常参照圣经年代表,和”圣经历史简明提纲”,或者其它圣经简明纲要。
尽管如此,圣经并不以仅是历史事件的记录。圣经声称要把认识上帝的知识给予我们,也要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以及懂得如何和上帝建立关系,经历丰盛的生命。对于每个部分,可以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
圣经纲要及阅读计划 —圣经主要部分学习指南
旧约:从创世到人的堕落、到上帝对亚伯拉罕的应许
❑《创世记》1-4,创造和反叛
❑《创世记》6-9,被洪水毁灭
❑《创世记》11:1-9; 11:27-13:18; 15,种族/民族的起源和上帝与亚伯兰 (后来上帝为他改名 叫 亚伯拉罕) 的盟约
❑《创世记》16:1-18:15; 21:1-7; 22,亚伯拉罕和信心的试探
新约:《马太福音》所讲述的耶稣在人间的生活经历
❑《马太福音》1-4,耶稣人间生活的开始
❑《马太福音》5-7,山上宝训
❑《马太福音》8-11,神迹和门徒
❑《马太福音》12-15,寓言和其它教训
❑《马太福音》16-19,更多的教诲和事件
❑《马太福音》20-23,在耶路撒冷的训示和活动
❑《马太福音》26-28,受难、死亡和复活
旧约:以色列出埃及的一代
❑《创世记》25:19-26; 35:9-12; 《出埃及记》1-4,摩西和亚伯拉罕的后裔在埃及
❑《出埃及记》5:1-6:13; 7-8,摩西、法老和灾祸
❑《出埃及记》11:1-12:40; 14; 15:22-27; 《诗篇》105,逾越节和出埃及
❑《出埃及记》19-21; 22:16-23:9; 《利未记》4:27-35,十诫和其它约定律法
❑《利未记》26; 《诗篇》1; 19:7-14; 119:1-32,忽视与恪守上帝律法的不同结果
❑《民数记》10:11-16; 10:33-11:35; 13-14,抱怨、反叛和后果
新约:《约翰福音》所讲述的耶稣在人间的生活经历
❑《约翰福音》1-3,开端
❑《约翰福音》4-6,与他人的接触
❑《约翰福音》7-10,对耶稣身份的不同看法
❑《约翰福音》11:1-14:4,拉撒路复活,群众反映和与门徒的最后聚集
❑《约翰福音》14:15-17:26,最后的嘱托
❑《约翰福音》18-21,被捕、被钉十字架和显现
旧约:以色列的下一代和群盲无首的时代
❑《申命记》1:4:32-40; 5-7; 10:12-22,摩西对下一代的重托
❑《约书亚记》1; 3; 5:1-6:21; 7,约书亚带领以色列民到达所应许之地
❑《约书亚记》23:1-24:31; 士师记 2:6-23; 《诗篇》106,以色列人重新反叛
新约:基督教时代的开始
❑《使徒行传》1:1-5:16,耶路撒冷教会的开始
❑《使徒行传》5:17-8:40,迫害和基督教的传播
❑《雅各书》1-5,对早期基督徒的实践性鼓励
❑《彼得前书》1-5,对於过圣洁生活的劝戒
❑《约翰一书》1-5,对於过与上帝沟通的生活指导
旧约:以色列的头三个君王
新约:保罗和他对基督真理的阐释
旧约: 北方和南方列国 、灭亡、流放和回归
新约: 保罗和患难中学到的功课
新约旧约: 关于基督的预言
完成阅读后我应该怎么办
当你读完这个提要后,你可以回到以往你跳过去的部分。阅读 【Talk Through the Bible】 by Bruce Wilkinson and Kenneth Boa一书会有助于你进一步了解圣经, 【30 Days to Understanding the Bible in 15 Minutes a Day】 by Dr. Max Anders这本书也是值得推荐的。你也可以回头重读这个指南中的部分。你将确定无疑的发现你第一次阅读时没有发现的东西。
From: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0%B6%E8%B7%AF%E6%92%92%E5%86%B7
耶路撒冷(希伯來語: יְרוּשָׁלַיִם,拉丁化:Yerushaláyim;阿拉伯语:
القُدس,拉丁化:al-Quds,漢譯:古都斯或古德斯,意為「神聖的」;唐朝時期的景教徒曾根據敍利亞語「Ūrišlem」譯作烏梨師斂[2][3])为以色列境内的一座城市,巴勒斯坦聲稱擁有主權。目前由以色列實際控制,是以色列事实上的首都。耶路撒冷位於地中海和死海之间,是史前的全球宗教重镇,也是完整保留亚伯拉罕诸教信仰文明演进史的一个城市。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以及一神论)的聖地。自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建成第一圣殿起,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4],昔日圣殿的遗蹟西墙,仍是犹太教最神圣的所在。基督徒也相当重视耶路撒冷,因为根据《圣经》记载,耶稣在这里受难、埋葬、复活、升天。伊斯兰教亦将耶路撒冷列为麦加、麦地那之后的第三圣地,以纪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5],并在圣殿山上建造2座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和圆顶清真寺来纪念这一事件。
自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控制了全部的耶路撒冷地区,包括西耶路撒冷和东耶路撒冷,以及老城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聲稱耶路撒冷是他們的首都,因為以色列堅稱這裡是他們的信仰和千年之久的政府機構所在地,而巴勒斯坦則稱預見這座城市是他們的政權所在地。不過,這兩個聲稱在國際社會上都沒有得到廣泛的承認,该市的最终地位也被认为尚未确定,有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谈判决定。多数国家都将大使馆设在特拉维夫[6][7]。今天耶路撒冷仍然是以巴冲突的中心。以色列现行政区划上设耶路撒冷区,面积652平方公里,只有一个分区,即耶路撒冷分区。
2017年,耶路撒冷市区面积为126平方公里,人口约900,000人,这两项指标均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各城市之首[8][9][10]。
今天的耶路撒冷,是一个對比強烈的城市。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社会不同阶层,同处一城;城市的东西两部分截然不同,发展水平悬殊。老城雅法门以西的西耶路撒冷(1967年以前属于以色列的市区)是现代以色列的核心地带(如果再继续向西数十公里,就是以特拉维夫为中心的「古什·但」區域),而老城及其东、北、南三面的东耶路撒冷(1967年后以色列占领的争议区域)则以阿拉伯人为主。最特别的地方是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被一圈城墙所围绕的耶路撒冷老城[11],其中又分为4个宗教与种族聚居区:犹太区、基督徒区、亚美尼亚区和穆斯林区。耶路撒冷最重要的也引起重大争议的宗教圣地,均位于此处:犹太教的西墙和圣殿山、穆斯林的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圣墓教堂和苦路。
耶路撒冷名称的来源尚无法确定。在希伯来语中,Yerushalaim这个名字可以理解为yerusha(遗产)和shalom(和平)的合成词。[12][13][14]另一个比较普遍的解释是它将《圣经》裡两个城市的名字结合在一起:耶布斯(Jebus)和撒冷(Salem,意「和平」)。耶布斯是希伯來人來到當地之前,迦南人為該城所起的名字;而撒冷这个地名出现在《创世纪》14章,是大祭司麦基洗德的住处,他为来到这里的亚伯拉罕祝福[15]。
在阿拉伯文中耶路撒冷的名称是القدس或بيت المقدس。قدس的意思是圣地,在词前[16]加冠词ال成为القدس,特指圣城耶路撒冷。同样的,بيت意为房屋、住宅,المقدس意为神圣的(人)、圣洁的(人),两词合起来组成بيت المقدس则特指圣城耶路撒冷,字面意思也是圣人之家即圣地。[17]。
考古发现显示,今天的耶路撒冷的开发可以追溯到西元前四千年[18]。
关于该市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前19世纪的埃及诅咒祷文和前14世纪的阿馬爾奈文書[19][20]。
大约在西元前1000年,大卫王率领以色列人经基训泉水道, 攻破耶布斯人的城堡并夺取该城,向南扩建城市并定都于此,更改成今天的名称「Yerushalayim(耶路撒冷)」[21][22][23]。大卫王在此作王33年,他將約櫃迁到耶路撒冷并为约柜建立会幕,还想进一步建造圣殿,却被耶和华的先知拿單所阻止[24]。
大卫的统治结束于前970年,他的儿子所罗门继承王位达四十年[25]。在《圣经·列王紀上》第五章至第六章记载,所罗门在即位後第四年開始,花费十年时间在城内建造第一圣殿。所罗门圣殿所在的地方是最后确知的约柜所在的地方,后来在犹太人历史中一直具有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对基督教也很重要)[26],也是犹太人崇拜的焦点。这座聖殿採用來自推羅的岩石及香柏建造,成为当地最重要的礼拜地,並取代其他地方的祭壇。到“第一聖殿期”末,这座聖殿成为全国唯一的宗教场所和朝圣的中心。
此后的400年(直到前586年所罗门圣殿被毁)被称为第一圣殿时期[27],这一时期开始于所罗门去世(前930年),北方10个支派分裂出去,成立以色列王國(首都位于撒马利亚)。在大卫和所罗门后裔的统治下,耶路撒冷仍然是南方猶大王國的京城,长达300多年[28]。前722年,亚述帝國征服北方的以色列王国。前607年,新巴比倫帝國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破耶路撒冷,年轻的国王约雅斤和大多数貴族均被掳到巴比伦囚禁。在西底家的领导下,耶路撒冷反抗巴比倫的占领,前588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率领大军围攻耶路撒冷。18个月后,巴比伦军队占领并摧毁这座城市,城墙被毁,聖殿被焚,圣殿中大批的金银器皿则被带到巴比伦[28]。尼布甲尼撒俘获西底家,在他眼前杀了他的众子,并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用铜链锁着带到巴比伦[29]。
前538年,巴比伦之囚70年后,波斯帝国居鲁士大帝消灭新巴比倫帝國,為了安撫龐大的波斯帝國统治下的民族,允许犹太人回到犹太地重建耶路撒冷圣殿,圣殿重建工程在前515年3月(大流士一世在位第六年),也就是第一圣殿被毁70年后完成[30]。接着尼希米又重新修建耶路撒冷城墙,使城市又恢复繁荣[31][32][33]。此后600年间,犹太地先后是波斯帝國、希臘馬其顿帝國、埃及、塞琉古帝國和罗马帝國的一个省份,耶路撒冷则是犹太省的首府。在罗马帝國统治的前期,曾委任代理王大希律王进行统治,大希律王在位时扩建了圣殿[25]。公元6年,犹太地直接归属罗马帝國统治,和其他羅馬帝國佔領地一樣,設行省和總督管理[34]。公元33年,耶穌在時任羅馬駐猶太的羅馬總督彼拉多任內被钉十字架。
公元66年,一次反抗罗马帝國的起义失败后,罗马军队围困耶路撒冷,但是很快撤军。犹太人本以为危机已经过去,不想公元70年,羅馬皇帝維斯帕先派提多(後來的羅馬皇帝)将军率领的罗马大军再次围困耶路撒冷达4个月25天之久,罗马军队利用先进的装备和攻城设施系统地拆除城墙,入城后拆毁了圣殿(只剩下部分墙基,即西墙)。由于正值犹太人的一个大型节日,城内粮食很快消耗殆尽,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围困其间有大约110万人丧生,97000犹太人被俘虏,很多被卖到埃及成为奴隶。到大约130年耶路撒冷没有人居住,之后罗马皇帝哈德良重建耶路撒冷城,但是作为惩罚措施,下令在希伯來曆埃波月九日,即耶路撒冷遭新巴比伦帝國和罗马帝國两次攻陷的周年记念日(恰巧是同一日),将耶路撒冷彻底铲平,在原址新建罗马城市爱利亚加比多连(Aelia Capitolina),圣殿山上另建罗马神庙;同时将犹太人赶出这一地区,禁止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居住。400年间,犹太人不准进入耶路撒冷,從此流浪各地,直到1948年以色列復國。
此后的5个世纪中,该市一直在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之下。4世纪,東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控制该市期间,耶路撒冷变成一个天主教中心,建造圣墓教堂。当时,虽然仍然禁止犹太人居住耶路撒冷,但他们已经开始在每年的埃波月九日来到西墙前哭泣[35]。在罗马帝国分裂后的拜占庭帝国统治下,这座城市在天主教勢力中得到很好的保护。当时在宗教方面相对宽容,从5世纪开始,犹太人重新被允许住在耶路撒冷。
614年,波斯薩珊王朝從東羅馬帝國手中占領安條克、包括耶路撒冷和周边地区。638年,阿拉伯帝国占領聖地耶路撒冷。在691年,阿拉伯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在登霄石,即圣殿山聖殿的原址上建造圆顶清真寺(萨赫拉清真寺)[36]。传说在这個地方亚伯拉罕準備以他的儿子作奉獻祭,《圣经》上记载他奉獻的是小兒子以撒(又譯「依撒格」、「易司哈格」),穆斯林認為他奉獻的是大兒子以實瑪利(又譯「依市瑪耳」、「易司馬儀」)。三个世纪后他们又在这里建造阿克萨清真寺。在穆斯林统治初期,在宗教上比较宽容,住在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和犹太人在缴纳人頭稅后,可以获得自治权[37]。但1010年,埃及的法蒂玛王朝哈里发哈基姆下令摧毁耶路撒冷所有的基督教堂和犹太会堂。
1071年塞爾柱帝國在曼齊刻爾特戰役中大勝拜占庭,兩年後(一說五年後)再從法蒂玛王朝手中奪得耶路撒冷,於是教宗烏爾巴諾二世在歐洲號召十字軍為基督徒奪回聖城。1099年,第一次十字军包围了耶路撒冷,一个多月后的7月15日,耶路撒冷被十字军攻佔。十字军进城后,屠杀了城内大多数穆斯林和犹太人,並在这里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穆斯林不准入城。1173年,一个来到耶路撒冷的人写到,耶路撒冷是一座小城市,充满了東正教教徒、亞美尼亞人、希腊人和格鲁吉亚人,只有200名犹太人住在城市的一角。
1187年,埃及穆斯林苏丹萨拉丁又重新占领耶路撒冷[38]。1219年,大馬士革的苏丹下令将城墙销毁。
1228年-122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组织第六次十字军东征,通过与埃及签定条约,重新得到耶路撒冷。1239年,他开始重建城墙,但不久它们又被拆毁。1243年,基督徒再次占领耶路撒冷,又重建城墙。
1244年,被蒙古亡国的花剌子模王朝在逃亡途中占领耶路撒冷[39],1247年,花剌子模被埃及人驱逐。1248年—1254年,教宗依诺增爵四世发动第七次十字军,但无法夺回耶路撒冷。
1253年,蒙古第三次西征,擊破多個伊斯蘭國家,1260年,蒙古軍入侵巴勒斯坦,消滅阿尤布王朝,到達加沙,而一些歷史學者認為蒙古人的侵掠延伸至耶路撒冷城內,另一些人認為該城未有被攻下,甚至沒有被圍城。後來埃及馬木留克王朝在阿音札魯特戰役中擊敗西征之蒙古軍並夺取耶路撒冷,该城的犹太人不得不逃到周围的村庄避难。1291年耶路撒冷王国的最后一个据点阿卡城被马木留克人攻陷,耶路撒冷王国不复存在。
1517年,鄂圖曼帝国占领耶路撒冷,他们控制该城市直到20世纪[38],这时耶路撒冷重新开始繁荣,城墙和老城也被重建,城内任何宗教都可以存在,但鄂圖曼帝国后来的无能统治机构使耶路撒冷的经济陷入缓慢的衰退。到18世纪60年代,耶路撒冷的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但已经拥挤不堪。居民开始在城墙外建新城。俄罗斯东正教会在城门外建造一幢大楼。首先开始在城外建造的当地居民是犹太人。其他人模仿他们的榜样开始在城外西部和北部建造新的居民区。最后,这些居民区不断扩大,连接到一起,成为新城。
19世纪初,耶路撒冷只有不足8000人口,但依然是一个对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很重要的城市。城市居民分四个部分:犹太人、基督徒、穆斯林和亚美尼亚人。犹太人主要住在哭墙上方的山坡上(东南),基督徒主要住在圣墓教堂附近(西北),穆斯林主要住在圣殿山附近(东北),亚美尼亚人主要住在西南。虽然这个分化并不绝对,但后来它是英国管理时期(1917年至1948年)将城市分为四个区的基础。各大宗教内部又包括许多教派,比如圣墓教堂同时归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亚美尼亚教会、埃及教会和埃塞俄比亚教会使用,各教派之间互相冲突,以至于圣坛的钥匙要交给一个中立的伊斯蘭教阿拉伯家族保管。
19世纪,耶路撒冷发生一些对这座城市产生长期影响的变化,它们的影响一直延伸到今天,而且是阿拉伯人与以色列对耶路撒冷争执的根本。首先是从沙皇俄国、东欧和中东,不断有犹太人为逃避宗教迫害而移居这里,这改变城市内人群的分配比例。最早的移民是极端正统派的犹太人,其中有一些是老人,他们回到这里,准备死后安葬在橄榄山上;另一些是年轻的学生,他们随同家庭到这里来,等待救世主的来临。与此同时,趁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欧洲殖民国家开始将它们的影响伸向耶路撒冷。这也是一个基督教复苏的时期,许多基督教派派传教士来到耶路撒冷来转化穆斯林和犹太人,他们相信这可以加速耶穌再次降临人间。最后,欧洲殖民主义与宗教热诚也引起考古学家对《圣经》中所描述的地区,尤其是对耶路撒冷发生兴趣。一些考古队做了一些很引人瞩目的发现,这就更加引起人们对耶路撒冷的兴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917年,英军中东总司令艾伦比将军向土耳其发动总攻,取得耶路撒冷战役的胜利,占领该城[40]。当1917年12月11日英军占领耶路撒冷时,新城已经形成一片错综复杂的居民区群,每个居民区有一个不同的种族构成。在英国统治下,这个发展继续下去,最后,老城区演变为一个贫穷的老居民区。英国人规定耶路撒冷的建筑外表必须是沙岩做成的,来保护城市原貌。
1922年國際聯盟批准贝尔福宣言,委托英国托管此地,巴勒斯坦从此成为一个正式的名称。后来为人们熟知的巴勒斯坦人, 在这个时期和以前包括了当地所有民族:阿拉伯人,犹太人, 撒玛利亚人,奥斯曼人等等。英国并帮助在该地区建立一个犹太国家[41]。托管时期该市西部和北部建起了新的花园郊区[42][43],并且建立高等教育机构,如希伯来大学创建于1925年[44]。
随着犹太移民的增加,他们和阿拉伯人的冲突也逐渐升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1939年,英国公布巴勒斯坦白皮书停止犹太人的移民,限制犹太人购买阿拉伯人的土地,准备把巴勒斯坦逐步移交给一个阿拉伯人占多数的当地政府,犹太人可在该政府管辖下高度自治。但是到战后,由于从德国集中营里解放出来的几十万犹太囚徒偷渡来到巴勒斯坦的压力增加,英国既无法妥善处理阿以矛盾,而拒绝接受猶太人大屠殺幸存者又遭到国际舆论的一致谴责,同时犹太人针对英国的暴力活动迅速升级,于是,在1947年2月15日,英国被迫宣布把巴勒斯坦问题转交联合国处理。在进行调查以后,11月29日的联合国大会辩论巴勒斯坦问题,以33票对13票通过分立建国方案,对于耶路撒冷,则计划成立一个联合国管理下的特别国际政权,即不属于犹太人国家也不属于阿拉伯人国家的一部分[45],不过这个计划从未实现。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时,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结束时,耶路撒冷西部被新成立的以色列国占领,而东耶路撒冷(包括老城和西岸)被约旦佔領。除英国和巴基斯坦外,其他国家都没有承认约旦对耶路撒冷东部和西岸的占领。1949年,以色列和约旦签订停战协定,划定的停火线穿过耶路撒冷的市中心。此后直到1967年,东西耶路撒冷分别属于约旦和以色列。1950年,以色列定都西耶路撒冷。同年,东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地區被正式合并入约旦王国, 许多阿拉伯人持有约旦国护照, 并保留至今。
在1967年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东部,立刻开始将整个城市归入以色列控制。它占领了6.4平方公里的原约旦的耶路撒冷和64平方公里的西岸并将这块地方改名为“东耶路撒冷”。被占领地区的居民假如自愿放弃他们的约旦国籍的话可以获得以色列国籍,但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这个待遇, 但是为以色列国的合法永久居民。战后以色列又允许投降的约旦人回到耶路撒冷,管理圣殿山的清真寺,但周围有武装的以色列军警维持治安。
1980年以色列国会制定《基本法:耶路撒冷—以色列的首都》,确定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远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46],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宣布东耶路撒冷将成为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47][48]。
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城。广义上的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信徒占据世界人口的将近一半,耶路撒冷因此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重要城市之一。耶路撒冷在3个亚伯拉罕宗教—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以及其他许多较小宗教团体。2000年耶路撒冷统计年鉴显示,耶路撒冷拥有1204座犹太会堂、158座教堂和73座清真寺[49]。不过,耶路撒冷既是宗教之间和平共存的港湾,也引起许多争论,特别是关于圣殿山。
自从前10世纪,所罗门圣殿(第一圣殿)在耶路撒冷建成,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4]。耶路撒冷对于犹太教的象征价值始终未变[50]。被毁前的耶路撒冷圣殿内的至圣所藏有約櫃,是犹太教最神圣的所在,只有大祭司一人才有资格一年一次进入至圣所。而以色列全体男丁必须一年三次来到耶路撒冷(逾越节、住棚节和五旬节),过宗教节日[51]。今天,全世界的犹太会堂祈祷时仍要面朝耶路撒冷[52][53],建筑如果可能也设计成朝向耶路撒冷[54],朝向至圣所所在的地方[52]公元70年圣殿被罗马人夷平,仅留下部分圣殿山西侧挡土墙。西墙,作为第二圣殿的残跡,因此成为犹太教除圣殿山以外最神圣的地点。[55]。
基督教尊敬耶路撒冷,不仅因为它在旧约中扮演的角色,更因为耶路撒冷是耶稣受难、埋葬和复活的地方。耶稣教导拜神要靠心灵和诚实,“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根据福音书记载。耶稣在出生后不久就被带到耶路撒冷[56],耶稣12岁时就曾随父母上耶路撒冷守逾越节,在他受难前又洁净圣殿[57]。耶稣在耶路撒冷,逾越节期间,度过人生的最后一周。进入耶路撒冷耶稣最后晚餐的地址位于锡安山,紧靠大卫王墓[58][59]。耶路撒冷老城内还有“苦路”和“苦路十四站”,纪念耶稣背负十字架走向刑场。各各他,就是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位于今天的圣墓教堂,是老城内最重要的教堂和基督徒朝圣地。約翰福音只是说这地方位于耶路撒冷城外[60],但最近的考古证据显示各各他位于距离耶路撒冷旧城城墙不远处,就在今天城市范围之内[61][61][62][63]。
耶路撒冷通常也被认为是伊斯兰教的第三大圣城[64][65][66]。在麥加之前,耶路撒冷就是穆斯林祷告的方向[67]。在620年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穆斯林相信穆罕默德在一个夜里奇蹟般的从麥加来到耶路撒冷圣殿山,升到天堂,会见早先的先知们)之后,耶路撒冷长期被穆斯林控制[68][69]。《古兰经》17章1节记载穆罕默德夜行前往耶路撒冷的事蹟[5]今日耶路撒冷圣殿山上2座清真寺都为纪念这一事件——在古兰经中提到的是阿克萨清真寺,而穆斯林相信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登霄石就在圆顶清真寺。
耶路撒冷的地理坐标是31°47′N 35°13′E / 31.783°N 35.217°E;位於犹大山地南部的高原,包括橄榄山和斯科普斯山。耶路撒冷旧城的海拔高度约为760米[70]。整个耶路撒冷周围被山谷与干涸的河床所包围,只有北面不是十分明显。
在耶路撒冷有3道明显的山谷:汲沦谷、欣嫩子谷和泰罗普河谷,在耶路撒冷城南交叉。[71]汲沦谷经过旧城以东,将橄榄山与城市隔开。欣嫩子谷在耶路撒冷的西面,在圣经末世论中是地狱的象征。[72]泰罗普河谷位于西北方,靠近今天大马士革门的位置,向南-东南注入西罗亚池。今天,泰罗普河谷大部分已被过去数千年来山谷内堆积起来的碎片所掩藏[71]。
耶路撒冷的西面60公里就是特拉维夫和地中海[73],东面35公里是地球表面的最低点死海[74]。耶路撒冷邻近的城市有南面的伯利恆和拜特贾拉,东面的阿布迪斯和马阿尔阿杜米姆,西面的梅瓦塞莱特锡安(巴拉圭和玻利维亚使馆所在地),北面的吉瓦特扎伊夫。
耶路撒冷的纬度位于北回歸線以北,靠近地中海,与以色列大部分地区一样,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市地处亚热带,在冬季也很温暖,但降雪不算罕见,通常每年至少会降雪一次。一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平均高温为12摄氏度(53华氏度),而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是七月和八月,平均高温为29摄氏度(84华氏度)[75]年平均降水量接近590毫米(23英寸),从5月到9月的夏季很少降水[75]。
[隐藏]耶路撒冷(1881年-2007年)气候平均数据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 23.4 (74.1) |
25.3 (77.5) |
27.6 (81.7) |
35.3 (95.5) |
37.2 (99) |
36.8 (98.2) |
40.6 (105.1) |
44.4 (111.9) |
37.8 (100) |
33.8 (92.8) |
29.4 (84.9) |
26 (79) |
44.4 (111.9) |
平均高温℃(℉) | 11.8 (53.2) |
12.6 (54.7) |
15.4 (59.7) |
21.5 (70.7) |
25.3 (77.5) |
27.6 (81.7) |
29.0 (84.2) |
29.4 (84.9) |
28.2 (82.8) |
24.7 (76.5) |
18.8 (65.8) |
14.0 (57.2) |
21.5 (70.7) |
每日平均气温℃(℉) | 9.1 (48.4) |
9.5 (49.1) |
11.9 (53.4) |
17.1 (62.8) |
20.5 (68.9) |
22.7 (72.9) |
24.2 (75.6) |
24.5 (76.1) |
23.4 (74.1) |
20.7 (69.3) |
15.6 (60.1) |
11.2 (52.2) |
17.5 (63.5) |
平均低温℃(℉) | 6.4 (43.5) |
6.4 (43.5) |
8.4 (47.1) |
12.6 (54.7) |
15.7 (60.3) |
17.8 (64) |
19.4 (66.9) |
19.5 (67.1) |
18.6 (65.5) |
16.6 (61.9) |
12.3 (54.1) |
8.4 (47.1) |
13.5 (56.3) |
历史最低温℃(℉) | −6.7 (19.9) |
−2.4 (27.7) |
−0.3 (31.5) |
0.8 (33.4) |
7.6 (45.7) |
11 (52) |
14.6 (58.3) |
15.5 (59.9) |
13.2 (55.8) |
9.8 (49.6) |
1.8 (35.2) |
0.2 (32.4) |
−6.7 (19.9) |
平均降雨量㎜(英寸) | 133.2 (5.244) |
118.3 (4.657) |
92.7 (3.65) |
24.5 (0.965) |
3.2 (0.126) |
0 (0) |
0 (0) |
0 (0) |
0.3 (0.012) |
15.4 (0.606) |
60.8 (2.394) |
105.7 (4.161) |
554.1 (21.815) |
平均降雨日数 | 12.9 | 11.7 | 9.6 | 4.4 | 1.3 | 0 | 0 | 0 | 0.3 | 3.6 | 7.3 | 10.9 | 62 |
平均相对湿度(%) | 72 | 69 | 63 | 58 | 41 | 44 | 52 | 57 | 58 | 56 | 61 | 69 | 58.3 |
每月平均日照时数 | 192.2 | 226.3 | 243.6 | 267.0 | 331.7 | 381.0 | 384.4 | 365.8 | 309.0 | 275.9 | 228.0 | 192.2 | 3,397.1 |
来源 #1:Israel Meteorological Service[76][77] | |||||||||||||
来源 #2:日照時數資料取自香港天文台[78] |
耶路撒冷的空氣污染主要来自于交通污染,特别集中于东耶路撒冷[79]。耶路撒冷的许多主要街道无法适应交通量的增长,意味着司机被迫要在路上花费更多时间,将更多的一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市内的工业污染很少,但是以色列地中海沿岸的工厂的污染物有可能向东传播到该市[79]。
自从英国托管巴勒斯坦时期起,新建建筑物编号开始全部使用耶路撒冷石建造[43]。尽管这些编号增加了建筑的费用,耶路撒冷石给这座城市带来独特、古旧的外观。
年度 | 人口 |
---|---|
1844 | 15,510 |
1896 | 45,420 |
1922 | 62,578 |
1931 | 90,053 |
1944 | 157,000 |
1948 | 165,000 |
1967 | 263,307 |
1980 | 407,100 |
1990 | 524,400 |
2000 | 657,500 |
2005 | 706,400 |
2006年5月,耶路撒冷的人口为724,000人,其中65%为犹太人,32%为穆斯林,2%为基督徒[80]。2005年,耶路撒冷接受了2,450名外来移民,其中四分之三来自美國、法国和前苏联成员国。在以色列国内,迁入耶路撒冷的人数远低于迁出耶路撒冷的人数。2005年,有1万多名以色列公民迁入耶路撒冷,同一时期有16,000人离开耶路撒冷[80]。基本上,耶路撒冷的人口继续上升是由于高出生率,特别是来自阿拉伯和极端正统派的群体(高于全国平均出生率)。耶路撒冷的出生率达到4.02,远高于该地区其他城市,超过特拉维夫的2倍(1.98),以色列全国平均出生率为2.90。耶路撒冷18万个家庭的平均规模达到3.8人。[80]
2005年,耶路撒冷居民的总数增长了13,000人(1.8%),同样高于以色列全国平均水平。该市还在继续增长之中,其宗教与种族构成也正在改变。尽管犹太人仍佔人口的多数,但在15岁以下儿童中犹太人只占31%[80]。这数据证明过去40年中,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和全以色列的比重已经下降。在六日战争爆发的1967年,犹太人占人口的74%,比2006年高9个百分点[81]。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该市的保守主义高涨。许多离开该市的是年轻人或属于不太保守的犹太教教派;他们在特拉维夫和海法等沿海城市定居下来[82]。
人口统计和犹太-阿拉伯民族裂痕仍然是耶路撒冷争论的主要话题。1998年,耶路撒冷发展权利机构主席甚至建议将城市边界向西扩展,以包含更多犹太人为主的地区[83]。
现任市长摩西·利翁在2018年當選。
耶路撒冷市议会有31名选举产生的成员,其中包括一名市长和6名副市长[84]。市议会的其余成员是不领薪水的志愿者(pro bono publico)。议员们大部分辩论和协商在私下进行,但耶路撒冷市议会每个月召开一次公开会议[84]。在内,保守派宗教政党是一个強大的勢力,占席位的大多数[85]。耶路撒冷市属于耶路撒冷区,是该区的首府。
以色列總統官邸會客室
1950年,以色列宣布耶路撒冷为首都,此后,以色列政府的所有部门——立法机关[86]、司法机关[87]和行政机关,包括總統府和总理府——均设在耶路撒冷市内[88]。当时耶路撒冷分为2部分,分别由以色列和约旦管理,只有西耶路撒冷作为以色列的首都。1967年六日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东耶路撒冷。
1980年7月30日,以色列国会通过法案(《基本法: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宣布耶路撒冷(包括西耶路撒冷和东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89][89],但並未得到國際承認。联合国安理会478号决议(14票赞成,0票反对,美国1票弃权)宣布这项法律无效,并要求其成员国必须从该市撤出外交代表作为惩罚措施。但在478号决议之前,大部分大使馆已设在特拉维夫。在耶路撒冷设立大使馆的少数国家中,大部分按照决议,将大使馆迁往特拉维夫。2006年8月16日和26日,最后2个在耶路撒冷市内设立大使馆的联合国成员国—哥斯达黎加和萨尔瓦多先后宣布将大使馆迁往特拉维夫[90][91]。不过,在耶路撒冷郊外的梅瓦塞莱特锡安,设有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的大使馆。耶路撒冷市内设有美国和意大利的总领事馆[92]。
美国国会在1995年以絕大多數通过了耶路撒冷使馆案,其中參議院93票支持、5票反對,眾議院374票支持、37票反對,提議将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到耶路撒冷。但是根據美國憲法,國會並無干預外交政策的權利,此項法案內容違憲。
2017年1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发表演讲,正式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且宣布将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的计划。[93]
耶路撒冷城墙以内的区域,19世纪末以前的整个城市,现在的耶路撒冷旧城於1982年被收錄於世界遗产名錄內。[94]
2017年12月13日,伊斯蘭合作組織在土耳其召開緊急高峰會,會中呼籲國際社會承認東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首都。[95]
2017年12月21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投票通过一项决议,认定任何宣称改变耶路撒冷地位的决定和行动“无效”[96]。
2018年5月14日,美國驻以色列大使馆在耶路撒冷的新館正式啟用,時任美國總統川普的女兒伊凡卡·川普及猶太裔女婿贾里德·库什纳代表川普參加啟用儀式[97]。自2018年3月30日,憤怒的巴勒斯坦人於加薩走廊發動為期6周的「偉大的回歸遊行」(The Great March of Return),以巴衝突在美國大使館啟用這一天,(以色列建國70年紀念日)達到高峰,據巴國衛生部統計,截自臺北時間15日凌晨0時30分,已有52名巴勒斯坦人遭以國軍隊射殺身亡,逾2400人受傷,死傷人數持續攀升。
虽然耶路撒冷主要是以宗教圣地而闻名世界,不过该市同样也拥有许多的文化艺术场所。以色列博物馆是耶路撒冷最重要的艺术博物馆,每年吸引将近100万游客,其中三分之一来自以色列国外[98]。80,000平方公尺[98]博物馆包括几个艺术机构,主要收藏来自全世界考古学、雕塑和传统艺术品。以色列博物馆最著名的人文类收藏品是死海古卷(1947年,发现于死海旁边的昆兰);死海古卷收藏在博物馆的“圣书之龛”中[99]。这座博物馆在本地区儿童教育中也扮演重要角色,每年有10万名儿童参观博物馆的青少年部[98]。以色列博物馆在耶路撒冷市内拥有3个附属的艺术博物馆—洛克菲勒考古博物馆(前巴勒斯坦考古学博物馆)、蒂肖博物馆和佩里艺术中心。洛克菲勒博物馆开放于1938年,位于东耶路撒冷,收藏有20世纪上半叶发现的史前器物[100][101]。蒂肖博物馆位于耶路撒冷市中心,主要收藏以色列艺术家安娜·蒂肖的作品[102]。
犹太大屠杀纪念馆是以色列参观者最多的景点之一,面积4200平方公尺,馆内有世界最大的有关大屠杀信息的图书馆,估计超过10万本书籍或论文[103]。博物馆从犹太观点叙述大屠杀。其他博物馆收藏幸存者的艺术品[104]。除此以外还有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地;每年大屠杀纪念日这些地方都举行纪念活动。犹太大屠杀纪念馆是一个研究与教育机构,游客在此可以对犹太大屠杀事件进行反思。
耶路撒冷交响乐团是该市著名的管弦乐队,创立于1940年代[105]。该乐队不仅在耶路撒冷表演,也在全世界城市,包括維也納、法兰克福和纽约市[105]。在从耶路撒冷老城步行距离之内,有一个文化区,包括可汗剧院,该市唯一的保留剧目剧院[106],以及耶路撒冷表演艺术中心,每年举办150多场音乐会[107]。耶路撒冷音乐中心等卓越设施[108]和巴勒斯坦民族剧院。巴勒斯坦民族剧院创建于1984年,起初是东耶路撒冷唯一的艺术文化机构[109]今天仍然只上演巴勒斯坦观点的作品[110]。
自从1961年起,每年夏天举办全国性的“以色列节”[111],会出现许多国际艺术家和街头表演者。耶路撒冷主办了其中大部分节日的表演活动。另外,2000年以后,同性戀社群在當地舉辦骄傲游行,引起了穆斯林、犹太人和基督徒的一致不滿,担心“亵渎圣地”[112];甚至发生了流血事件[113][114],以致负责保护游行队伍的警察,请求当局取消这次游行[115]。
赫茨爾山 – 是以色列的国家公墓
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 – 殉难儿童纪念碑
耶路撒冷最受欢迎的2项体育运动是足球和篮球[116]。耶路撒冷比塔尔是以色列最受欢迎的球队之一,不少前任和现任政界名人,如内塔尼亚胡,都是该队的球迷[117]。耶路撒冷另一支主要足球队耶路撒冷夏普尔足球俱乐部,是比塔尔的主要对手之一。比塔尔曾经5次赢得以色列国家杯冠军(1976、1979、1985、1986和1989年)[118]而夏普尔仅赢得过一次(1973年)。同样,比塔尔参加声望较高的以色列足球超级联赛,而夏普尔则参加较次的以色列甲级联赛。在篮球方面,耶路撒冷夏普尔篮球俱乐部较強。虽然在特拉维夫马卡比篮球队控制的联赛中从未赢得锦标赛,不过,耶路撒冷夏普尔已经赢得三次以色列杯(1996年、1997年和2007年)和一次欧洲联盟杯(2004年)[119]。特迪・科莱克体育场开放于1989年,是耶路撒冷主要的足球场馆,設有21,000个座位[120]。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媒体中心。以色列廣播局的总部位于耶路撒冷,以色列电台、第二台、第十台的总部也位于此,BBC新闻也在当地设置广播室。《耶路撒冷邮报》和《以色列时报》的总部也在耶路撒冷。当地的地方报纸有《圣城报》和《耶路撒冷时报》。基督教国际电视台God TV总部也在当地。
历史上,耶路撒冷由于远离雅法和加沙的主要港口,经济几乎完全依靠宗教朝圣[121]耶路撒冷的宗教圣地今天仍然是吸引外国游客的主要目的地,大多数游客都会参观西墙和耶路撒冷老城[80]不过,自1967年以来,耶路撒冷在经济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远远不仅仅是一个宗教圣地[121]。
许多统计数据均表明耶路撒冷经济的增长。但是,以巴勒斯坦人为主的东耶路撒冷的发展明显落后于西耶路撒冷[121]。不过,阿拉伯家庭有一名就业人口的比率(76.1%)则高于犹太家庭(66.8%)。耶路撒冷的失业率(8.3%)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0%),工作人口占15岁以上人口不到一半,低于特拉维夫(58.0%)和海法(52.4%)[80]。近年来,耶路撒冷的贫困人口暴增,从2001年到2007年,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增加了40%[122]。2006年,耶路撒冷工人的平均月收入为5,940新谢克尔(1,410美元),比特拉维夫工人低1,350谢克尔[122]。
为了保护该市独特的宗教圣地,耶路撒冷不准许发展重工业;而且耶路撒冷只有大约2.2%的土地用于工业和基础设施。相比之下,特拉维夫用于工业和基础设施土地的比重达到耶路撒冷的2倍多,而海法是它的7倍多[80]。虽然特拉维夫仍然是以色列的金融中心,但设在耶路撒冷的全球高技术企业数量正在增加。各种类型的大公司进驻北耶路撒冷的哈·获兹威姆地区,包括英特尔、梯瓦制药(Teva制药)和ECI电信。工业园区完成后将包括超过100个企业、一个消防站、一所学校,占地53公顷[123]。
自从以色列建国以来,中央政府在耶路撒冷经济中一直扮演重要角色。中央政府集中在耶路撒冷,不仅为该地区提供大量工作职位,而且对有潜力的公司提供津贴和奖励[121]。
耶路撒冷位于以色列中心,公共交通四通八达,有便捷的公共交通到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全境。
耶路撒冷中央汽车站是以色列最繁忙的汽车站,由世界第二大公交公司艾格德巴士公司(Egged Bus)经营[124]。正在建设中的从特拉维夫到耶路撒冷的高速铁路线也将以耶路撒冷中央巴士总站为终点[125](稍后改到火车总站)。
距离耶路撒冷最近的机场是阿塔洛特(Atarot)机场。它在2001年由于在拉马拉和西岸的冲突而关闭,已经交由以色列国防军控制。访问耶路撒冷的国外游客一般使用本·古里安国际机场(国内误称为特拉维夫机场),距离耶路撒冷市中心仅有50公里。[126]
也有铁路连接以色列主要城市,耶路撒冷火车总站发送耶路撒冷的大部分城际列车,是一个铁路终点站[127][128]。
贝京高速公路是耶路撒冷主要的南北方向干道之一;穿过城市西部,然后并入通往特拉维夫的以色列443号公路。以色列60号公路穿过市中心的绿线附近,将东耶路撒冷与西耶路撒冷分开。以色列正建造一条35公里长的环城公路,希望通过将郊區与中央商务区连接起来,使这一地区更加富裕[129]。工程的东半部规划于10年以前,但对此提议的反应仍然是见仁见智[129]。以前市内交通除了私人汽车,只能选择出租車和公共汽车线路,現在可選擇新的铁路快速运输系统。该系统最初在1995年提出,此后,由于造价低廉、破坏较少、以及要保护市中心的审美价值,选择了轻轨作为快速交通方式[130]。8条线路中的第一条,耶路撒冷轻轨在2011年投入服務,設有23个车站,估计每天能运送20万人。
比撒列艺术设计学院 – 艺术和以色列设计的国家科学院
耶路撒冷拥有几所声望很高的大学,它们都使用以色列最常用的三种语言: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和英语进行教学。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成立于1925年[131],今天仍是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学科最全的大学。该校最初的董事会由一些杰出的犹太知识分子组成,包括一些世界知名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44]。这所大学已经产生了许多诺贝尔奖得主,新近的与该校有关的诺贝尔奖得主有阿夫拉姆·赫什科[132] 戴维·格娄斯[133]和丹尼尔·卡尼曼[134]。这所大学最大的资产之一是犹太国家及大学图书馆,藏书量超过500万册[135]。它的图书馆早在建校30多年前的1892年就已经运作,今天是世界最大的犹太文献资源之一、以色列的国家图书馆、大学的中心图书馆[136]。
耶路撒冷大学是耶路撒冷附近另一个重要的高等教育机构,它成立较晚(1984年)[137]。这所大学是该地区阿拉伯和巴勒斯坦人的最高学府,自称是耶路撒冷唯一的阿拉伯大学[138]。耶路撒冷大学位于城市的东南,校园面积有19万平方米[137]耶路撒冷的其他大学还有2所与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有关的艺术学院:耶路撒冷音乐与舞蹈学院[139]和比撒列艺术设计学院[140]。
耶路撒冷理工学院成立于1969年,开设工程与其他高科技产业,也进行犹太教育[141]。耶路撒冷的许多学校—从大学到小学—都进行宗教教育。耶希瓦和其他犹太学校遍及全市,起源于白俄罗斯的米尔耶希瓦是以色列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所学校[142]。2003–2004学年,有将近8000名12年级学生在希伯来语学校[80]。不过,由于大量人口就读于犹太教正统派学校,只有55%的学生能通过高考(Bagrut),只有37%能大学毕业[80]。与公立学校不同,大多数正统派学校不让学生进行标准化测验。
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大部分地方的巴勒斯坦人学校被批评质素低于犹太人学校[143]。阿拉伯人聚集的东耶路撒冷,许多学校人满为患,学生超过四五千人,无法进行合理的教育[143]。由于公立学校的巴勒斯坦学生需要通过Bagrut考试,他们很多课程与以色列人学校同轨。因此,重点放在犹太教上,即使大多巴勒斯坦学生并不接受这种宗教[143]。
耶路撒冷对于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均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其地位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三千年前,大卫王在耶路撒冷建都,所罗门在该城建造圣殿。此后,耶路撒冷成古代以色列国的政治中心和宗教中心,在犹太人亡国后,耶路撒冷也一直是犹太民族的精神中心[144][145],民族身份的象征[146]。犹太人无论流散到何处,礼拜时总是面向耶路撒冷。在希伯来圣经中,耶路撒冷被提到过700多次。长期以来,耶路撒冷对于犹太人的向心作用,和犹太人对这座城市的迷恋程度是如此之强,以至于无法想象一个没有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国[147][148]。
自从7世纪起到1917年,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先后管理耶路撒冷长达1000多年。作为伊斯兰教的圣书古兰经比圣经新约晚了600年以上, 其中有诸多内容与圣经重合,但却从未直接提到耶路撒冷一词。有后人将古兰经中提到的“远寺”(见古兰经17:1)解释为耶路撒冷的清真寺, 并有了穆罕默德跨行几百公里夜行登霄的地点。因此,耶路撒冷被穆斯林认为是第三圣城。耶路撒冷最显著的建筑物,就是圣殿山上的2座清真寺——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穆斯林国家很久就已经将耶路撒冷看成是一个具有特别的宗教和历史意义的城市,绝不愿意放弃。阿拉法特甚至對美國總統克林頓说到,如果他在東耶路撒冷問題上同以色列妥協,他擔心自己會遭到暗殺[149]。
在以色列国成立以前,耶路撒冷是英属巴勒斯坦託管地(包括今天的以色列和约旦)的首府[150]。
目前,以色列已经立法确定耶路撒冷是其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也声称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将设在东耶路撒冷[151]。目前,巴勒斯坦在该市最醒目的正式存在是东方大厦,20世纪末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总部[152]。
2017年1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153][154]基於耶路撒冷大使館法[155],不簽署中止令,启动美驻以使馆迁往耶路撒冷的进程。美国在中东的盟国警告,这一举动可能引发大范围动荡。[156]这将是美国总统首次作出这一表态,引发中东多国强烈反对。中东多国警告,此举可能引发“危险后果”,破坏巴以和平进程。美国和以色列在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后,Yandex英文版和谷歌在地圖搜索结果中将耶路撒冷显示为以色列的首都[157]。
2017年12月21日聯合國提出 A/ES-10/L.22 號決議表決,投票前美國政府發出大規模威脅,凡是投反對美國立場票的國家將中斷經援,並「記下名字」威脅日後報復,[158]該決議草案强调,耶路撒冷的地位问题必须通过彻底的协商与谈判解决,任何單方國家的政策都沒有強制力,任何改变耶路撒冷现状地位或人口形势的决定与行动将没有法律约束、无法生效以及必须回归原状。投票結果[159]128票赞成、9票反对、35票弃权,9票反对中扣除美以自己,只有若干太平洋島國和非洲小國贊成,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除了美國外其餘四國反對,之後美國動用否決權,並表示本身的遷移使館會執行下去。
是新耶路撒冷,还是“和平的遗产”
耶路撒冷,“和平的遗产”
]
多数意见认为圣墓教堂就是各各他山的痕跡,受刑和上十字架前的最后五站的地点就位于它的黑色圆顶的下面。
夜行登霄使得耶路撒冷变成伊斯兰教第三圣地
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地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常被称为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城…
耶路撒冷老城(760公尺)位于中央山地
例如,四大都市区的距离都是39英里
以色列最受欢迎的2项体育运动是足球和篮球。
1923年,耶路撒冷城为英属巴勒斯坦托管地的首府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耶路撒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