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主耶穌基督的公元誕生開始,兩千年來世界各地的醫院系統包括早期全歐洲的醫院,絕大多數由天主教會建立的拉丁美洲的醫院,北美洲絕大部分的醫院,整個非洲和太平洋島嶼上幾乎所有的醫院,亞洲包括印度和中國在內的大部分醫院最初都是由基督徒出於救死扶傷的愛心建立的。例如,全印度到今天仍有四千多間教會醫院。這裡列舉和介紹一下中國早期的醫院。
1828年,英國傳教士高立支在澳門開設了第一個教會醫院。鴉片戰爭以後,教會醫院激增,至1949年共達340餘所,遍布全國。
曾經有這樣的說法:當年西方傳教士都是帶著“精神鴉片”,對我們進行“文化侵略”和“思想毒害”。
今天,我們用的獨立思考,透過一個個真實的“歷史事件本身”,來看看事實是不是這樣。
在晚清、民國那個時代,中國是極度貧窮與落後的。
當年華的那些醫學傳教士們,放棄了舒適安逸的生活,背井離鄉來到偏遠、落後、貧窮的中國。許多宣教士離開他們的祖國之後,就再也沒有回到過自己的祖國,長眠異國。
其實,那個時期國外的宣教機構他們本身也沒那麼富裕。但他們一鎊一鎊、一美元一美元的從他們拮据的生活費裡省出錢,來為我們蓋醫院、治病。在那個血與火的歲月裡,他們拯救了、幫助了許多中國人。
1863年,一個叫Douw . D. M.的美國傳教士來到北京。
看見一個產婦難產,一個老式接生婆在孩子剛露出來的腳上穿上一隻鞋,認為這樣孩子就可以自己走出來,結果因此母子二人都失去了生命。
目睹了這種「巫術般」的老式接產方法,以及它給婦女、嬰兒帶來的嚴重災難。 Douw . D. M.回到家大哭一場!
她立刻返回美國,向教會募集財物,準備了整整8年的時間,募捐籌備資金到北京建立了中國第一所女子醫院。
這就是後來的道濟醫院,1949年改名為北京市第六醫院。
醫院成立後,她積極推廣新法接生、預防接種,同時培養中國醫務護理人員。
因為,Douw . D. M.堅持不懈的努力,中國婦女生孩子的痛苦大大減少,成活率大大提高。
這些都受益於這位女傳教士的新接生方法,不但如此她還引進其它西醫,隨後又在全國發展了500多家教會醫院。
痲瘋病人在過去的中國,一直是被厭棄的族群。 但是,1914年,有一個叫柏格理的英國宣教士。
他聽到廣西都督誘殺活埋麻風患者的消息後,在報紙上憤怒地譴責這位都督,很快與英國一個麻防組織取得聯繫,並籌集來一筆錢。
柏格理牧師用這筆錢買了糧食和布,定期發給附近的病人。
柏格理牧師過世後,他的教會對痲瘋病患者的救助一直延續,沒有間斷。 4年後,繼任者張道惠向傳教團體申請到了資金,購得附近一片有水源的荒地。
這個滇東北、黔西北最早的痲瘋病院,很快就接收了昭通、威寧、彝良一帶的幾十名麻風病患者。
很多病人拖著潰爛的身體過來,在接受治療以後,就在這裡過著集體生活。至今這個麻風村還在,當地苗族人親切的稱柏格理是他們的「父親」。
1906年,一個叫胡美(Edward Hicks Hume)的耶魯高材生,穿著白大褂傻乎乎的來到湖南長沙,開啟了一個叫雅禮的醫院。
當地一位女士看到他的白大褂,大驚小怪,以為他是在為自己送終。
在中醫盛行的晚清,中醫看病掛號費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但是雅禮醫院的掛號費是50文(只相當於美國的2分錢)。
因為,來雅禮醫院就醫的,大多是試過各種中醫藥方無效的病人,或者是收入較低的民眾。
這家雅禮醫院,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湘雅醫學院」的前身。
他們在當時醫療條件極度落後的中國,拯救了千千萬萬的中國普通老百姓的命。
在醫學界,「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的名聲如雷貫耳,曾經有篇報導稱它們為中國醫學教育的四家「百年老店」。這四家醫院的歷史,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中國現代醫學的歷史。除了歷史悠久外,它們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它們的創建都與教會有關,可以說是「師出同門」。
濟南共合醫院
齊魯醫院:濟南首家分科最全的西醫院
1871年,一位叫做邁爾文的美國傳教士來到山東濟南,建立了美國美北長老會在山東的第一個傳教點。 1878年,在自己傳教所附近,邁爾文開了一間診所兼藥房,負責給周圍的老百姓提供簡單的診斷和日常用藥,名叫「文璧診所」。
1890年,美北長老教會的另一位重要人物-聶會東來到了濟南。聶會東是一位傳教醫師,這意味著他的醫術可以做的就不僅僅是簡單的診斷了。
在“文璧診所”的基礎上,他創辦了當時濟南首家分科最全的西醫院——“華美醫院”,也就是齊魯醫院的前身。儘管當時設備簡陋,但在聶會東等人的努力下,華美醫院迅速發展成了山東第一的醫院。
1902年,濟南、青州、鄒平、臨滄四地的四所教會醫學堂合併為「共合醫道學堂」。 1908年,為了提供「共合醫道學堂」實習基地,聶會東又開設了一間「濟南共合醫院」。
1917年,齊魯大學成立。作為大學的教學醫院,“濟南共合醫院”改名為“齊魯大學醫科附屬教學醫院”,簡稱齊魯醫院或齊大醫院。
1928年,作為齊魯醫院的前身,齊魯大學醫科創辦時就明確規定辦院目的:「疾病之治療,科學之研究,醫護之訓練。」正是因為早期醫教協同、醫學與人文並重的優秀傳統,才成就了齊魯醫院如今的聞名遐邇。
華西協和大學
華西醫院:大學醫科的教學醫院
1877年,第一批基督教傳教士-侃莫、馬嘉禮等人在重慶、闍中等地辦診所、開藥房,可以說是基督教在四川醫療事業的起點了。
1892年,由啟爾德醫生、斯蒂文森醫生等組成的英美會「先遣隊」來到成都,租用四聖祠北街12號民房建立福音堂,並創辦了西醫診所-福音醫院。該醫院由啟爾德醫生主持,也是四川地區第一座西式醫院。
1891年,美國以美會傳教士甘來德醫生來到成都陝西街福音堂傳教。 1894年,甘來德在福音堂附近開設藥局、醫院,並命名為存仁醫院,是一所包括眼耳鼻喉科的綜合醫院。
1896年,加拿大英美會女佈道會創辦了仁濟女醫院,創辦人為啟希賢醫生,她是華西第一位受過專門訓練的女醫生。
啟爾德醫生,不僅開創了四川的西方醫學史,也創辦了中國西部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華西協合大學。
福音醫院開辦的早期,只有啟爾德醫生一人,來這裡看病的人也是寥寥無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有一些中國人見識到西方醫學的神奇,於是去福音醫院看病的人變多了。問題也隨之而來,醫生和護士的需求遠遠達不到滿足給病人看病的需求,於是啟爾德醫生就萌發了「複製」醫生和護士的想法。
1910年,在英國、美國、加拿大等5個教會組織的主持下,華西協合大學成立了。 1914年華西協合大學開設醫科,啟爾德醫師開始教授生理學、化學等課程。
1928年,福音醫院更名為仁濟醫院,也就是如今的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和華西醫院的前身。
當時,仁濟醫院、存仁醫院和仁濟女醫院,都是大學醫科的教學醫院。
湘雅醫院
湘雅醫院:中國最早的西醫醫院之一
1905年,一位叫做愛德華·胡美的美國耶魯高材生、醫學博士受到雅禮協會的要求,來到湖南,立志在長沙「創辦一所新型的醫科大學」。到長沙後,他先學習漢語和長沙話,了解湖南的風土人情與生活習慣,並起了一個中國姓名「胡美」。
1906年11月,胡美在長沙西牌樓租了一處民房,在此創辦了一所醫院,取名“雅禮醫院”,“雅禮”是“耶魯(Yale)”的音譯。這座中國最早的西醫醫院之一,即是湘雅醫院的前身。
醫院開辦之初,人們並不相信西醫。胡美最開始免費為一個乞丐治好了背上的膿包,後來又治療了兔唇、白內障等中醫療效不好的病症。於是前來雅禮醫院看診的人越來越多。
1911年11月,為了完善醫院的管理,培養更多的醫學人才,胡美開辦雅禮護病學校。雅禮醫院和雅禮護病學校,是湖南省第一所西醫醫院和最早的護士職業學校。
為了實現在長沙「創辦一所新型的醫科大學」的理想,胡美找到了在美、英兩國學醫的顏福慶博士,於1913年以美國雅禮會的名義與湖南軍政府合作,決定在長沙創辦湘雅醫學專門學校。
1914年12月8日,湘雅醫學專校在潮宗街舉行成立大會暨開學典禮。湘意為湖南,雅是雅禮。
1915年2月,雅禮醫院更名為湘雅醫院,原雅禮護病學校改名為湘雅護士學校,從而形成了醫學校、醫院、護士學校三位一體的體系。
Capture.PNG
北京協和醫院
協和醫學院:多位一體的高標準醫學院
1906年,英國倫敦基督教傳道會,與英美其他五間教會合作,在北平開辦了協和醫學堂,為協和醫學院的前身。名為Union,即聯合之意,被雅緻地譯成中文,稱作協和。
提到協和醫學院,就不得不提到一個著名的人物-洛克斐勒。他曾說,我相信上帝給了我賺錢的能力,並讓我盡最大的努力用之於人類的福祉。正是這樣的觀念,使得洛克斐勒決定不惜成本在上個世紀的北平籌建「一所中國最好的醫學院和附屬醫院」。
1914年,洛克斐勒的慈善基金會剛成立不久,便派出了當時美國頂尖的醫學教育專家來到中國,對當時中國的社會狀況、教育、衛生、醫學校和醫院進行了細緻的考察。三次的考察結果讓洛克斐勒基金會決定,在北京創辦一所集教學、臨床、科學研究於一體的高標準醫學院──也就是後來的協和醫學院。
1915年6月,洛氏出資成立的中華醫學基金會購買了協和醫學堂及原豫王府的全部財產,開始籌建北京協和醫院。
1921年,北京協和醫院舉辦了隆重的開幕典禮。此時協和建築群落共有14棟。
根據美國時代雜誌的記載:「從1913年5月開始的10年內,洛克菲勒基金會花費了將近8000萬美元,其中最大的一筆禮物是給了北京協和醫學院。截止到那時,用於協和的共計1000萬美元,比用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700萬美元還多。
自那以後,北京協和醫學院見證了中國現代醫學的進步。
Vide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aPPBbe709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