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雲 The Last Valley (1970)

导演: 詹姆斯·克拉韦尔
编剧: 詹姆斯·克拉韦尔
主演: 迈克尔·凯恩 / 奥马尔·沙里夫 / 弗洛琳达·布尔康
类型: 剧情 / 战争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70-12
片长: Canada: 125 分钟 / USA: 128 分钟
又名: 烽火桃源
IMDb: tt0065969

17世紀20年代,天主教和新教之間為了爭奪權利,發生了一場持續30年的戰爭,維格也捲入進去,而且流落到一個美麗村莊,維格希望能夠在村里過平靜生活,但那裡也同樣遇到了教派間的爭鬥,村子的勢力和一股軍隊為了宗教的分歧相互較量,維格再次捲入了戰爭。

一位名叫「隊長」的傭兵帶領他的連隊,無論宗教信仰如何,為願意支付報酬的人而戰。他的士兵在鄉村掠奪,不打仗就姦淫擄掠。在競選期間,他們遇到了前教師沃格爾,他試圖在德國中南部的戰鬥和由此造成的混亂中生存。沃格爾逃離了上尉的部隊,最後偶然發現了一個未受戰爭影響的田園詩般的山谷。沃格爾說服隊長保護這個村莊,以便在外面的世界面臨飢荒、瘟疫和戰爭破壞時,它可以為樂隊提供庇護,度過即將到來的冬天。上尉同意了,但當科爾斯基反對開小差時,他在沒有任何警告的情況下殺死了他的部下。當地首領格魯伯在獲得了他所能得到的最好條件後屈服了。

當地的天主教神父對傭兵中包括一些新教徒(以及虛無主義的無神論者)感到憤怒,但他無法改變上尉的態度。隊長殺死了樂隊中的幾名持不同政見的成員,以履行他們消除宗教分歧的承諾。在其他地方,當地人接受了自己的命運。上尉和格魯伯同意任命沃格爾為法官,以解決村民和士兵之間的爭議。只要提供食物、住所和少量婦女,僱傭兵就不會打擾當地人。

船長將格魯伯的妻子艾莉卡據為己有。漢森試圖強姦一名女孩。當沃格爾阻止他時,他和另外兩個人試圖殺死船長,但未能成功。他們逃跑了,但在冬天對外來者關閉山谷之前,帶著更大的傭兵團回來了。然而,隊長已經預料到了這一點,漢森和他的樂隊被摧毀了。從春天第一個進入山谷的小販那裡,船長得知上萊茵蘭發生了一場重大軍事行動,並決定向薩克森-魏瑪的伯納德尋求工作。沃格爾想陪伴他,擔心一旦隊長離開,格魯伯就會殺死他。然而,隊長命令沃格爾留下來,作為不洗劫村莊的條件,留下格德斯和倍耐力留下來看守。

船長離​​開後,牧師發現艾莉卡正在向撒旦祈禱,保佑船長安全。牧師對她施以酷刑,並判她被燒死在火刑柱上。為了避免她遭受更多痛苦,沃格爾在她的屍體被投入火焰之前殺死了她。格迪斯勃然大怒,將牧師推入火中,並把他抱在那裡,兩人都被殺死了。同時,上尉和他的部下正在對一座堅固的城市發動夜間襲擊。他和他的樂隊中唯一的倖存者一起返回山谷。沃格爾試圖警告他,但船長卻陷入了格魯伯設下的伏擊。然而,船長傷重不治,所以沒有發生戰鬥。他告訴沃格爾,“你是對的。我錯了。”年輕女子英格愛上了沃格爾,她想和他一起離開,但沃格爾讓她留下來,然後獨自離開。

黨同伐異 Intolerance: Love’s Struggle Throughout the Ages (1916)

导演: 大卫·格里菲斯
编剧: 大卫·格里菲斯 / 沃尔特·惠特曼
主演: 丽莲·吉许 / 梅·马什 / 罗伯特·哈伦 / F.A.特纳 / 萨姆·德·格拉斯 / 更多…
类型: 剧情 / 爱情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16-09-05(美国)
片长: 167分钟
又名: 不可思议(港) / 忍无可忍(台) / 偏见的故事 / Intolerance
IMDb: tt0006864

本片是D. W.格里菲斯最具創作野心的作品。由於受到《國家的誕生》驚人賣座的影響,格里菲斯遂再接再勵拍攝一部場面更大,內容更有深度的影片。他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動用了二百萬美元的製作費,拍攝成片長220分的巨片(原版長480分)。可惜本片在1916年9月於紐約上映時,並沒有受到預期的歡迎。本片所以賣座失敗,原因很多,最主要是格里菲斯在本片所採用的故事結構太複雜,導演手法已超越當時觀眾的接受能力。加上主題過於嚴肅,其中所提倡的寬容和反對暴力的論調跟當時美國的高昂參戰情緒引起衝突,因此未能受到普遍歡迎。不過,人們卻不能否認這是一部電影藝術上的不朽傑作。 《忍無可忍》由四段不同時代發生的故事組成:巴比倫的衰落、耶穌基督的受難、法國的聖巴托羅米宗教大屠殺,以及二十世紀初美國的勞資衝突。格氏描述他自己的構想:「四個大循環故事好像四條河流,最初是分散而平靜地流動著,最後卻匯合成一條強大洶湧的急流」。本片一開始,是一個母親推搖籃的鏡頭,插入惠特曼的詩句:「如今如同昨日,世間的人情變化循環無窮。搖籃搖動著,為人類帶來同樣的激情,同樣的優樂悲歡。隨著劇情的進展,導演經常切入另外三段故事,成為四段平行發展。最後,畫面仍回到母親和搖籃,呈現出「人類從不容異已到寬容的進化」的主題。作為故事核心的現代篇「母與法”,內容描述四個失業的男女工人從小鎮來到都市中找工作,有人誤入歧途,有人渴望過正常的家庭生活。正派的男主角被誣陷為殺人兇手,被捕後判死刑。行刑之日,真兇良心發現,在最危險的一刻將男主角救了出來。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二十世紀初期美國的一般社會狀況:農村不安定,都市陰暗而複雜、勞工生活困苦、法律問題重重等。格里菲斯在本片中進一步表演他在「平行剪接」方面的傑出才能。他利用四段故事中的類似情景作比較剪接,使分散的情節顯得統一有力,並因類似鏡頭的多次重複而使劇情產生出熱情奔放的情緒高潮。譬如有一段鏡頭是這樣剪接的:一、耶穌基督被士兵押著前進;二、巴比倫的村女向情侶奔告國王的危急;三、現代的少女拚命為救她的愛人而奔走;四、在巴黎大屠殺中,新教徒企圖在群眾騷亂的街道上協助未婚妻。格氏利用行動攝影、鏡頭、劃過鏡頭等技巧連結四段平行發展的情節,節奏小巧流暢。格氏甚至在個別的故事片段中使用短短的倒敘技巧(FLAXHBACK)來交代情節,顯見他的“電影文法”的確比同時代的導演高出很多。除此之外,格氏在本片中亦首創「大特寫」和「大遠景」的鏡頭,以加強觀眾的心理感覺(如:特寫女人緊握的手,表現她在聽到丈夫判死刑的消息時的焦急;以大遠景拍攝資本家獨坐辦公室中,暗示他龐大的支配權力)。他又利用影片染色的方法來加強各種特殊效果(如夜景用染青色的影片、點燈的房內用染黃色的影片、巴比倫城火燒時用染紅色的影片)。這種影片染色方法雖非格氏首創,但卻沒有人像他這樣在一部電影片中大膽的全面採用。令人驚異的是,這樣一部內容複雜的大製作竟然由始至終沒有一個完整的劇本,而只是靠格里菲斯的臨場即興創作而成。此外,本片也沒有任何佈景的設計圖,但格氏卻能夠命人搭蓋出宏偉得哧人的巴比倫佈景。在拍攝巴比倫攻耶路撒冷的場面時,更在一天之內同時動用一萬五千名臨時演員和兩百五十輛戰車。他這種大手筆使得當時義大利出品的歷史巨片也瞠乎其後,由此也可以看出格氏對自己的創作能力如何自信。或許正如格氏自己的格言所說:「藝術經常都是革命性的、爆炸性的,以及轟轟烈烈的」。看《忍無可忍》一片幕前幕後的表現,可知格里菲斯的確是個身體力行的藝術家。

是一部 1916 年的史詩無聲電影,由 D. W. 格里菲斯 (D. W. Griffith) 執導。這部長達三個半小時的史詩片,副標題為《古往今來的愛的鬥爭》和《古往今來的太陽劇》,將四個平行的故事情節穿插在一起,每條故事情節相隔幾個世紀:首先,一部當代情節劇犯罪與救贖;第二,猶太故事:基督的使命與死亡;第三,一個法國故事:圍繞著1572年聖巴塞洛繆大屠殺的事件;第四,巴比倫的故事:西元前539年巴比倫帝國淪陷於波斯。每個故事在原始印刷品中都有其獨特的色調。這些場景由一個代表永恆母性的人物搖著搖籃的鏡頭連接起來。

格里菲斯選擇探討不寬容的主題,部分原因是他的上一部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1915)因延續和支持種族刻板印象並美化三K黨而受到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和其他人的嘲笑。然而,不寬容並不是一種道歉,因為格里菲斯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好道歉的;在多次採訪中,格里菲斯明確表示這部電影是對他的批評者的反駁,他認為他們實際上是不寬容的人的。在上映後的幾年裡,強烈影響了歐洲電影運動,並被認為是默片時代最有影響力的電影之一。 1958年,該片在世博會電影評選中排名第七。 1989年,它是首批被選入美國國家電影登記處保存的電影之一。

這部電影由四個截然不同但平行的故事組成——隨著電影走向高潮,故事的交叉頻率越來越高——展示了人類歷代以來持續存在的不寬容。時間軸涵蓋約 2,500 年。

古代「巴比倫」故事(西元前539年)描述了巴比倫王子伯沙撒和波斯居魯士大帝之間的衝突。巴比倫的陷落是由於兩個敵對的巴比倫神——貝爾-馬杜克和伊什塔爾——的信徒之間的衝突而產生的不寬容的結果。
聖經中的「猶太」故事(約公元 27 年)講述了在迦拿婚禮和通姦的女人之後,不寬容如何導致耶穌被釘十字架。此序列是四個序列中最短的。
文藝復興時期的「法國」故事(1572)講述了天主教瓦盧瓦王室煽動的宗教不寬容,導致新教胡格諾派聖巴塞洛繆大屠殺。
美國的「現代」故事(約 1914 年)展示了犯罪、道德清教主義以及無情的資本家與罷工工人之間的衝突如何毀掉了邊緣化美國人的生活。為了為他的老處女妹妹的慈善事業籌集更多資金,一位工廠主下令將工人的工資削減 10%。隨後的工人罷工被鎮壓,男孩和親愛的人前往另一座城市;她生活貧困,而他卻走向犯罪。他們結婚後,他試圖擺脫犯罪,卻被前老闆陷害竊盜。當他在監獄裡時,他的妻子必須忍受他們的孩子被煽動罷工的同一個「道德提升協會」帶走。出獄後,他發現前老闆試圖強姦他的妻子。一場鬥爭開始了,在混亂中,老闆的女朋友開槍打死了老闆。她逃脫了,男孩被定罪並被判處絞刑架。一位善良的警察幫助親愛的找到了真正的兇手,他們一起努力及時聯繫總督,這樣她改過自新的丈夫就不會被絞死。

不同時期之間的間隔以母親搖搖籃的象徵形象為標誌,代表世代的流逝。影片同時來回交叉剪輯,將各個片段在巨大的時空間隙中交織在一起,片段之間有超過 50 個過渡。這部電影的不尋常特徵之一是許多角色沒有名字。格里菲斯希望他們成為人類的象徵。因此,現代故事中的中心女性角色被稱為“親愛的”,她年輕的丈夫被稱為“男孩”,而當地黑手黨的頭目被稱為“貧民窟的火槍手”。評論家和電影理論家認為,這些名字揭示了格里菲斯的感傷主義,這點在《一個國家的誕生》中就已經被暗示過,例如《小上校》等名字。

路德傳 Luther (1974)

导演: Guy Green
编剧: 约翰·奥斯本 / 爱德华·安哈尔特
主演: Alan Badel / Hugh Griffith / Judi Dench
类型: 剧情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加拿大 /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74-01-21(美国)
片长: UK: 112 分钟 / USA: 110 分钟
IMDb: tt0070346

《路德》是1974年根據約翰奧斯本的傳記劇改編的美國傳記劇情片,呈現了馬丁路德的一生。這是美國電影劇院改編成電影的戲劇系列第一季的八部之一。該片由伊利蘭道製作,英國導演蓋格林執導,在英國謝珀頓製片廠拍攝。這部電影向世界展示了馬丁路德和他的遺產以供評估。

1525 年農民起義期間,路德因抽筋而登上講壇。一名受傷的騎士推著一名倒下的戰友,慶祝路德的成就,但指責他拋棄了他的支持者。路德否認了這一點,騎士將血擦在路德的白色法衣上。

影片回顧了 1506 年埃爾福特的奧古斯丁修道院,當時路德成為了修道士。這位騎士解釋說,路德試圖保護自己免受惡魔的侵害,並擅長透過「完美的建議」來抑制內心的懷疑。路德提供食物、清理廁所、洗碗、在床上瑟瑟發抖、在祈禱中踱步,說道:“我害怕黑暗和其中的洞……而且它沒有底!”他被自己的罪孽壓倒了,離開了誦經僧侶的攤位,然後倒下了。這位騎士報告說,他透過將疑慮「扔進」他的腸子來應對,即變得便秘。

在他主持的第一場彌撒之前,韋南修士告訴他,他的父親會參加,並讓路德承認使徒信經,重複“罪的赦免”,告訴他“上帝並不生氣,是你生上帝的氣”。

路德把耶穌想像成彩虹上手持勸誡劍的可怕法官。在群眾中,他顯得健忘。漢斯路德斥責他在離開法律進入修道院時沒有尊重父母,並說他認為路德正在謀殺自己。路德說,一個異象促使他答應聖安妮成為修道士,並感覺與他的父親最親近。

騎士評論道:“讚美結束了,褻瀆開始了。”約翰·泰澤爾盛大地宣揚贖罪券,聲稱即使有人對聖母瑪利亞施暴,贖罪券也會提供寬恕。路德會見了他的導師牧師約翰·馮·施陶皮茨 (Johann von Staupitz),後者指責他憎恨權威,並因嚴格遵守修道院規則而使權威變得荒謬。施陶皮茨敦促他用拉丁語而不是德語批評教會,以避免鼓勵叛亂。

路德在 1517 年諸聖節前夕講道,回憶起他在廁所時發現了唯獨因信稱義的福音。他宣稱必須有人“給貓敲鐘”,並發布了他的九十五條論綱。 1518 年,在奧格斯堡,當泰澤爾和托馬斯紅衣主教卡傑坦·德維奧(Cajetan de Vio) 面對時,卡傑坦警告說,如果路德不收回他的“錯誤和佈道”,基督教的團結將會崩潰。路德拒絕了,卡傑坦總結道:“那個人恨自己,如果他走向火刑柱,泰澤爾,你可以寫下:‘他只能愛別人。’”

路德燒毀了教宗的公牛“Exsurge Domine”,並因此發作。在禱告中,他提醒上帝他正在為自己的事業而奮鬥,並想知道上帝是否已經死了,但得出的結論是上帝不會死,只能隱藏起來。

在《蠕蟲飲食》中,審判官約翰·艾克與路德對峙,打斷了他的「我站在這裡」演講,警告如果路德不放棄立場,貪婪的平民將被煽動起義。路德拒絕了,這位騎士欣喜若狂,認為路德本可以領導一場成功的叛亂,但他厭惡地回憶起路德在他的《反對農民的殺戮、盜竊大軍》中主張消滅叛亂分子。當路德宣講這一點時,皇帝和王子們離開去鎮壓叛亂。

路德漫步在滿是被屠殺農民的滿目瘡痍的市場,回應他們:“上帝是屠夫。向他訴說你的虐待吧。”並引用亞伯拉罕獻祭以撒,得出上帝在死亡面前賜生命的結論。

在拜訪馬丁和他的妻子凱蒂時,路德面對施陶皮茨,承認農民有自己的理由,但暴民是不虔誠的。聽到路德在沃姆斯感到不確定,斯托皮茨鬆了一口氣。路德祈禱:“幫助我的不信。”路德斷言,在魔鬼臉上吹氣可以驅趕他:從追求完美到不追求完美表明一個人已經克服了自己的懷疑和恐懼。路德把凱蒂的孩子帶到他的講壇上,並向他保證“黑暗並不那麼厚重”,他們應該希望基督信守他的諾言,“等不多時,你們就不得見我;再等不多時,你們還要見我」(約翰福音16:16)。

Google translate 翻譯中文字幕:

紅袍與黑幕 The Scarlet and the Black (1983)

导演: 杰里·伦敦
编剧: P·J·加拉格尔
主演: 格利高里·派克 /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 约翰·吉尔古德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 意大利
语言: 英语 / 德语
上映日期: 1983-02-02
片长: 143分钟
IMDb: tt0086251

《猩紅與黑色》是一部1983 年義大利與美國國際合拍的歷史戰爭劇情電影,由傑瑞·倫敦(Jerry London) 執導,格利高里·派克(Gregory Peck) 和克里斯多福·普盧默(Christopher Plummer) 主演。這部電影改編自J. P. Gallagher 的書《梵蒂岡的猩紅色Pimpernel》(1967 年出版),講述了休·奧弗拉赫蒂主教(Monsignor Hugh O’Flaherty) 的故事,他是一位現實生活中的愛爾蘭天主教牧師,拯救了數千名猶太人並逃離了羅馬的盟軍戰俘。

1943 年 9 月,義大利向盟軍投降後,德軍佔領羅馬。教宗庇護十二世會見了馬克斯·赫爾姆將軍和黨衛軍羅馬警察局長赫伯特·卡普勒中校。上校對逃亡的盟軍囚犯可能試圖前往梵蒂岡尋求庇護表示擔憂,並請求允許在聖彼得廣場上畫一條白線,以標記梵蒂岡的主權範圍。教宗沒有抗議,但當黨衛軍軍官離開時,他看到窗外已經開始畫白線了。

反對卡普勒的是奧弗拉赫蒂主教,一位出生於愛爾蘭的梵蒂岡神父,他建立了一個地下組織,為羅馬的逃亡戰俘、猶太人和難民提供避難所和逃生路線。奧弗拉赫蒂在這項事業中得到了其他人的協助,包括當地人,如奧弗拉赫蒂的柏拉圖式伴侶弗朗西斯卡·隆巴多(Francesca Lombardo)和她的女兒吉莉亞(Guilia )和艾米莉亞(Emilia),以及梵蒂岡外交使團的神職人員和成員。納粹試圖摧毀該組織,但卡普勒對奧弗拉赫蒂的成功感到沮喪,因為他的聰明、偽裝以及他突破了梵蒂岡中立的限制。

由於不斷失敗,卡普勒開始對奧弗拉赫蒂產生個人仇恨。儘管奧弗萊厄蒂竭盡全力,卡普勒還是成功抓獲了許多逃跑的戰俘,將許多猶太人驅逐到死亡營,並剝削和壓迫普通民眾。奧弗萊厄蒂的一些朋友也被逮捕或被殺。奧弗萊厄蒂本人也是卡普勒策劃的暗殺行動的目標,但由於主教的拳擊技巧而失敗。當一名美國士兵傑克(該組織委員會成員、吉莉亞的愛人)被抓獲並且他的密碼本被沒收時,該救援組織也幾乎崩潰。然而,該小組能夠在卡普勒和他的手下找到他們之前迅速將其餘的人藏起來。奧弗拉赫蒂還欺騙卡普勒給他簽名,假裝想要他的簽名,並用它偽造一份釋放表格,從而使傑克出獄。該組織隨後恢復運作,並成功挽救了許多生命。

隨著戰爭的進展,盟軍成功登陸義大利並開始克服德國的抵抗,最終突破並向羅馬進發。卡普勒上校擔心家人的安全,擔心遭到復仇的遊擊隊的襲擊,並在與奧弗拉厄蒂的一對一會面中,要求他拯救自己的家人,並訴諸與激勵奧弗拉厄蒂拯救許多其他人的價值觀相同的價值觀。然而,蒙席拒絕了,拒絕相信,在上校做了所有的事情以及他應對所有暴行負責之後,他應該自動期待憐憫和寬恕而不悔改,僅僅因為他要求這樣做,然後厭惡地離開。

1944 年6 月,當盟軍進入羅馬時,奧弗拉赫蒂主教參加了解放慶祝活動,傑克和吉莉亞在慶祝活動中宣布訂婚,並嚴肅地向那些未能活著看到這一消息的人們敬酒。卡普勒於 1945 年被捕並被盟軍審訊。在審訊過程中,他獲悉他的妻子和孩子被偷運出義大利,並毫髮無傷地逃到了瑞士。當被問及誰幫助了他們時,卡普勒意識到一定是誰,但簡單地回答說他不知道。

影片的尾聲說,奧弗拉赫蒂在戰後獲得了多個盟軍政府的嘉獎。卡普勒被判終身監禁,他唯一的訪客是奧弗萊厄蒂,每個月都會來。最終,這位前黨衛軍軍官皈依了天主教:主教於 1959 年為他施洗。

Google translate 翻譯中文字幕:

天路歷程 The Keys of the Kingdom (1944)

导演: 约翰·斯塔尔
编剧: A·J·克罗宁 / 约瑟夫·L·曼凯维奇 / 纽纳利·约翰逊
主演: 格利高里·派克 / 托马斯·米切尔 / 文森特·普莱斯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汉语普通话 / 粤语
上映日期: 1944-12-15
片长: 137 分钟
又名: A.J. Cronin’s The Keys of the Kingdom / 义薄云天 / 王国之键 / 天国钥匙
IMDb: tt0036983

一位蘇格蘭傳教士在中國的故事。格里高利派克主演。

當法蘭西斯‧奇澤姆神父晚年時,斯利思大人在他虛構的位於特威德賽德的蘇格蘭教區泰恩卡斯爾拜訪了他。主教告訴方濟各,主教認為他退休會更好,因為他最近有些非正統的教義已經成為一種幹擾。主教回到教區長官邸的房間,發現了弗朗西斯神父的日記,其中講述了他從 1878 年開始的故事。

童年時期的一個晚上,方濟各的父親在暴風雨中被一群反天主教暴徒毆打。當他的母親試圖帶領她的丈夫前往安全的地方時,他們雙雙死於橋樑塌陷,年輕的弗朗西斯由他的姨媽撫養長大,直到他和兒時的朋友安塞姆·“安格斯”·米利一起前往神學院。法蘭西斯學習了大約一年,但發現自己仍然愛著來自家鄉的女孩諾拉。他得知,在他去神學院後,諾拉與另一個男人有了一個非婚生孩子,他去看望她,但在她去世時到達,生下了一個女兒朱迪。他回到神學院並完成學業。

麥克納布主教建議方濟各自願參加在中國的傳教活動。法蘭西斯接受了,儘管這會讓他遠離家鄉和諾拉年幼的孩子朱迪。方濟各抵達中國白潭,發現傳教所已被洪水摧毀。他在城裡租了一個小房間,開始傳福音,但因為沒有錢,也沒有影響力,受到了一些「大米基督徒」的責罵,他們只是為了得到免費的大米而參加。他們向他豎立的基督教小房間的廣告牌丟泥巴。

一位年輕的中國基督徒約瑟夫主動提出幫助重建教堂。他聽說傳教士回來了,步行了五天才到達這個村莊。他並不尋求金錢來幫助重建傳教區。他認為「為上帝工作」是一種榮幸,方濟各對這個人的基督教精神感到謙卑。他們創建了聖安德魯斯基督教傳教會。

法蘭西斯收到了他兒時好友威廉(威利)圖洛赫醫生寄來的一批醫療用品。一位老婦人和她的孫女一起來,請求法蘭西斯在她去世後照顧孩子。隨後,法蘭西斯被叫到當地官員謝先生的家中,治療謝先生唯一的兒子感染的疾病。儘管失敗可能會帶來風險,但法蘭西斯還是救了這個男孩。幾週後,奇亞來到方濟各那裡,希望皈依基督教,但方濟各拒絕了他,因為他的皈依是出於感激而不是真正的信仰。鬆了口氣的奇亞隨後捐贈了土地並提供了勞動力來重建傳教區。三位修女抵達並準備了更多的基督教用品。聖母是一位冷漠、孤傲的出身於富裕貴族的女人,她很快就與方濟各之間產生了摩擦。

兩年後,威利從蘇格蘭來訪,並建立了一座臨時醫院。在帝國軍隊與共和軍作戰所引發的一系列火災中,教堂和城鎮的大部分地區被摧毀。威利中槍身亡,在法蘭西斯的照顧下去世。帝國將軍要求使團提供大部分糧食和資金,否則軍隊將摧毀使團。一名共和軍官和弗朗西斯想出了一個計劃。他們假裝攜帶食物和金錢接近帝國營地。包裹裡是炸藥。共和黨軍官把它放在主要的違規大砲旁邊。法蘭西斯扔出火把並點燃。大砲和 32 名士兵被摧毀。法蘭西斯受傷並因此跛行。

後來,安格斯抵達,作為傳教士地點進行審查的一部分。他告訴弗朗西斯麥克納布主教已經死了。他解釋說,教會無法支付重建使命的費用,而且方濟各的皈依率是最低的。他告訴方濟各要集中精力改變富有的中國人的信仰,並改善他的衣著和住宿條件,以給當地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方濟各拒絕了。隨後,聖母瑪麗亞·維羅妮卡為她長期以來對方濟各的蔑視態度道歉,並意識到方濟各擁有真正謙卑的基督教精神。

又是十年過去了。法蘭西斯養蜂並製作蠟和蜂蜜。一座新教堂已經建成。一個競爭對手的美國傳教所已在白丹開設,這是一個新教傳教所,由衛理公會牧師菲斯克和他的妻子領導。法蘭西斯前去拜訪。

更多年過去了。方濟各到達退休年齡,兩名年輕的牧師接替了他。弗朗西斯計劃在朱迪的兒子安德魯返回蘇格蘭後照顧他。在他的最後一天,鎮上的人們在街上排隊,法蘭西斯開著一輛敞篷車駛過。約瑟夫準備了一份演講稿,但無法閱讀。方濟各祝福人群。

閃回結束,斯利思大人向弗朗西斯承認,他整晚都在讀弗朗西斯的日記,並且他不會告訴主教弗朗西斯教區的任何問題,讓他可以自由地繼續為他的教區服務,並提高朱迪的孤兒,安德魯。他們拿起釣竿就出發了。

Google translate 翻譯中文字幕:

痛苦與狂喜 The Agony and the Ecstasy (1965)

导演: 卡罗尔·里德
编剧: 欧文·斯通 / 菲利普·邓恩
主演: 查尔顿·赫斯顿 / 雷克斯·哈里森 / 黛安妮·赛琳托
类型: 剧情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拉丁语
上映日期: 1965-10-07
片长: 138 分钟
又名: 万世千秋
IMDb: tt0058886

60 年代好萊塢一系列歷史與宗教主題的史詩電影之一,描寫羅馬教宗朱利烏斯二世邀請藝術家米開朗基創作不朽的巨幅穹頂畫《創世紀》和《末日審判》。

影片以紀錄片風格開頭,記錄了米開朗基羅·博納羅蒂的作品。隨後跟隨 16 世紀初佛羅倫薩共和國著名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展示他在聖彼得大教堂附近創作大型雕塑的情景。當教宗朱利葉斯二世委託他繪製西斯汀教堂時,米開朗基羅拒絕了,因為他發現天花板上十二使徒岩的鑲板佈局毫無吸引力。儘管如此,他還是被迫接受了這份工作。在最初的嘗試中,米開朗基羅對結果不滿意,並毀掉了壁畫。他逃到卡拉拉,然後進入山區,在那裡他從大自然中尋找靈感。

米開朗基羅回來了,並被允許在教皇批准的《創世記》的基礎上,以各種新設計的聖經場景來繪製整個金庫。即使在彌撒期間,工作仍在不間斷地進行。米開朗基羅曾因畫作中的裸體描繪而遭到教宗紅衣主教的反對和批評。隨著時間的推移,米開朗基羅因疲勞而倒下,他的工作受到了威脅。他在老朋友洛倫佐·德·美第奇的女兒康特西娜·德·美第奇的照顧下恢復了健康。康復後,米開朗基羅在得知自己面臨被拉斐爾取代的風險後重返工作崗位,教皇委託拉斐爾粉刷教皇宮殿的接待室。

同時,教皇國在康布雷聯盟戰爭期間受到威脅。教宗做好戰鬥準備,忍耐到了極限,終止了米開朗基羅的合同,並拆除了鷹架。拉斐爾對正在進行的工作印象深刻,要求米開朗基羅表現出謙遜並完成天花板。米開朗基羅前去探望受傷虛弱的教皇,並懇求他恢復對教皇的贊助。儘管教皇認為對羅馬的入侵是不可避免的,但他籌集了恢復天花板工作所需的資金,米開朗基羅計劃出售他用於教皇墳墓的大理石。

一天晚上,米開朗基羅發現生病的教皇正在檢查《創造亞當》中的上帝肖像,教皇宣稱這幅畫是“信仰的證明”,但他懷疑米開朗基羅認為上帝是仁慈的,亞當是無辜的,然後教皇崩潰了,臥床不起。儘管每個人都認為教皇會死,但米開朗基羅激勵他有生存和完成工作的意願,並請求允許他返回佛羅倫薩,但教皇拒絕了這一請求。米開朗基羅離開後,教宗從臨終的床上恢復過來,看到紅衣主教、修道士以及唱詩班,他憤怒地把他們趕走了。隨著盟友(包括英格蘭和西班牙)承諾協助教皇,戰爭的趨勢轉向了對教皇國有利的方向。

舉行彌撒,向會眾展示已完成的天花板,並得到積極回應。儀式結束後,米開朗基羅要求開始雕刻教宗的墳墓。教皇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已經不多了,於是同意了。兩人一起欣賞這幅傑作,直到教皇再次委託米開朗基羅在祭壇畫後面繪製一幅新的壁畫,以取代破舊的壁畫(並讓米開朗基羅選擇主題,如受難或最後的審判)。教宗離開後,米開朗基羅回頭看著祭壇畫後面的空間,25 年後他在那裡畫了《最後的審判》。

墮落標記6/善惡決戰日 Six: The Mark Unleashed (2004)

导演: Kevin Downes
编剧: Chip Lowell / 戴维·怀特 / Kevin Downes
主演: 史蒂芬·鲍尔文 / 大卫·威尔特 / 凯文·多文斯
类型: 剧情 / 动作 / 科幻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4-06-29
片长: 104分钟
IMDb: tt0344777

這部電影以末世或大災難為背景,在被提之後,當時地球已被敵基督者(稱為“領袖”)佔領,並且獸的印記 – 植入在右側手和/或額頭- 正在強加給全世界的每個人。那些接受該標記的人將成為「社區」的一部分,那些拒絕的人將被逮捕、監禁,三週後在斷頭台上被斬首。

兩名非基督徒叛徒為同樣拒絕標記的朋友偷了一輛車。當他們到達他的住處時,他們發現他重新考慮並接受了標記,並且「感覺更快樂」。隨後兩人被警方逮捕並關進監獄。

走私者湯姆紐曼也被他的前妻傑塞卡紐曼領導的警察部隊抓獲,並留下了標記。他遭受酷刑,直到他同意滲透到監獄中的一個基督教團體,以處決仍在逃的基督教叛亂領袖伊利亞·科恩。傑塞卡警告他,如果他試圖逃跑,他將被抓住並移交給普雷斯頓·斯科特,接受酷刑。

他們三人在監獄相遇,並決定嘗試逃往一個名為浪子城的地方,這是非公民的避風港。布羅迪和湯姆不喜歡這個城市並試圖離開。普雷斯頓·斯科特與他們會面,兩人受到酷刑。湯姆拒絕接受標記並被斬首,但布羅迪接受了,並聲稱「這是錯誤的選擇」。

Google translate 翻譯中文字幕:

鄉村牧師日記 Diary of a Country Priest (1951)

导演: 罗伯特·布列松
编剧: 乔治·贝尔纳诺斯 / 罗伯特·布列松
主演: 克罗德·莱杜 / 让·里韦尔 / Adrien Borel / 瑞秋·贝伦特 / 妮可·茂瑞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1951-02-07(法国)
片长: 115分钟
又名: 一个乡村牧师的日记 / Journal d’un curé de campagne
IMDb: tt0042619

羅伯特‧布列鬆的名作,根據法國作家貝爾納諾斯日記體小說改編,描寫了一個捨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耶穌基督的鄉村牧師。

在安布里庫爾的小村莊裡,新任教區牧師寫日記,在日記中他傾訴了自己對信仰受到挑戰、缺乏經驗以及身體狀況每況愈下的不安全感。只有一個人,路易絲小姐,每天參加彌撒。此外,由於未確診的胃病,牧師只能靠麵包、酒和糖維持生計。

神父試圖透過向安布里庫爾伯爵請求資金來啟動天主教青年俱樂部和體育項目來贏得村民的支持。然而,他的導師、經驗豐富的托爾西牧師告訴他要透過力量建立尊重:“如果你被愛,教會不會給予無花果。要受到尊重,要服從。”

隨著時間的推移,牧師發現自己被捲入了伯爵的家庭戲劇。伯爵和伯爵夫人有兩個孩子,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尚塔爾)和一個幾年前去世的小男孩。悲痛欲絕的伯爵夫人放棄了上帝,痛苦地自我封閉。伯爵開始與尚塔爾的家庭教師路易絲小姐有染。儘管伯爵夫人和尚塔爾都知道這件事,但伯爵夫人默許了,而尚塔爾則對此感到不滿。

路易絲向牧師抱怨尚塔爾虐待她。牧師同意與伯爵談論這件事,但雖然伯爵一開始熱烈歡迎牧師,但當牧師試圖討論尚塔爾和路易絲時,他變得冷淡;他希望神父對他的通姦行為視而不見。路易絲抱歉地建議神父要求轉移到另一個教區。

隨著牧師病情的惡化,他努力維持對上帝的信仰,他認為上帝已經拋棄了他。托爾西的牧師建議他去看他的朋友德爾本德醫生,德爾本德醫生檢查了牧師的腹部,但沒有提供任何診斷。有一天,德爾本德醫師自殺了。托爾西的牧師解釋說,德爾本德醫生因失去信仰和村民對他的醫療技術評價不高而飽受折磨(與安布里庫爾的牧師不同)。他的結論是,即使一個好人犯了死罪,上帝也不會拒絕他。

為了讓尚塔爾擺脫困境,伯爵和路易絲計劃將她送到寄宿學校。尚塔爾向牧師尋求建議,但他正確地感覺到她有自殺傾向。根據導師的建議,神父脅迫尚塔爾交出遺書。她默許了,但她顯然很害怕,牧師也沒有安慰她。尚塔爾私下決心毀掉他。

神父代表尚塔爾拜訪了憤憤不平的伯爵夫人。牧師說服伯爵夫人與上帝和解,解釋說“上帝不是酷刑者”,並指出耶穌已經為人類的罪而死,無論伯爵夫人是否憎恨上帝。那天晚上,伯爵夫人給牧師寫了一封感謝信,然後因心臟病去世。尚塔爾無意中聽到了談話,為了報復,她向父親撒謊,謊稱牧師的殘酷語言讓伯爵夫人陷入了絕望。伯爵決定將牧師趕出城。他派了一位教會調查員去審問牧師,但牧師拒絕用伯爵夫人的信來為自己開脫。這暗示他認為這封信受到懺悔印章的保護。

尚塔爾拜訪神父並奚落他,承諾「為罪而罪」。然而,她最終承認,她看到了牧師幫助她母親獲得的安慰和啟發,並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向牧師詢問他的“秘密”,但沮喪的牧師回答說這是“一個丟失的秘密”,並得出結論說“你也會找到它,然後又會失去它,其他人會在你之後將它傳遞下去。

失血過多後,神父前往裡爾市去看醫生。他被診斷出患有晚期胃癌。牧師拜訪了他的神學院同學杜弗雷蒂,杜弗雷蒂放棄了牧師,現在與一名未婚女子同居。他在杜弗雷蒂的公寓裡暈倒了,杜弗雷蒂的妻子一直照顧他直到他去世。臨終前,神父向杜弗雷蒂請求赦免。杜弗雷蒂質疑,作為一名前牧師,他是否適合執行這些儀式。神父在最後一句話中回應道:“這有什麼關係?一切​​都是恩典。”

波奇亞 Los Borgia (2006)

导演: 安东尼奥·埃尔南德斯
编剧: Piero Bodrato / 安东尼奥·埃尔南德斯
主演: 路易斯·奥马 / 塞尔吉奥·佩里斯-门切塔 / 玛丽亚·瓦沃德 / 塞尔希奥·穆尼斯 / 埃罗·阿索林 / 更多…
类型: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西班牙
语言: 西班牙语 / 意大利语 / 拉丁语
上映日期: 2006-10-06(西班牙)
片长: 140分钟
又名: 博尔吉亚家族 / 波吉亚 / The Borgia
IMDb: tt0482473

沒有在線播放,因為不適合小孩看,有暴力情節,未成年人不能觀看,請注意。

對一位教宗的血腥時代的描繪。亞歷山大六世是歷史上最臭名昭著,最惡毒、最荒謬的教宗之一。他的兒子凱撒是個野心勃勃的極權主義者,極端殘忍冷酷,不擇手段,一心想用暴力統治義大利甚至週邊國家。

幕後故事:文藝復興是如此一個時代,每個人的慾望都光芒萬丈,每個人的意志都擺在他自己的寶座上。人類成為宇宙的立法者,開始分不清偉大與邪惡的差別。城邦的榮耀、民族國家的偶像,一座座肉體的豐碑,使台伯河畔那個古老的帝國夢,從墮落的羅馬教會中脫穎而出,像惡之花一樣盛開。

關於文藝復興時期那些「壞得不能再壞」的教皇,電影史上很少有他們的傳記。只有1965年好萊塢的《痛苦與狂喜》,描寫尤利烏斯二世,這個有三個私生子的教皇,邀請米開朗基羅創作了不朽的巨幅穹頂畫《創世紀》和《最後審判》。新教改革前的羅馬,彷彿回到了二千年前諸神狂歡的世代。一面是荒淫、墮落和層出不窮的陰謀,一面是散發著肉體氣息的偉大藝術。教宗和紅衣主教們,幾乎人人都包養情婦,生養眾多。在整個十五世紀,沒有一個教宗不是透過買賣聖職賄選而來的。除了腐敗的軀殼和堂皇的聖殿,基督信仰在義大利已蕩然無存。一個文藝復興的世界對主教們的淫亂和邪惡,懷著一種寬厚的、甚至如釋重負的好感。而這一系列被稱為「最文藝復興」的教宗們,也無不是藝術的鑑賞者和最慷慨的贊助者。差不多一個世紀,主教們在兩個世界之間猶豫不決,到底是成為凱撒的繼承人,還是繼續做使徒彼得的繼承人?

直到1492年,羅德里格·博爾吉亞當選為教宗。這是出自西班牙裔的波吉亞(波奇亞)家族的第二位教宗。他賄賂每一位紅衣主教的巨款,使這位羅馬城最富有的人也差點破產。他以「亞歷山大大帝」為名,稱為亞歷山大六世。他終其一生,扶持四個私生子建立了龐大的權勢。其中一個,紅衣主教凱撒·博爾吉亞,以他的野蠻、殘忍和徵戰的天才,在28歲時就為他父親打下了半個意大利,將一個教皇國的夢想獻給他的家族。也成為義大利和羅馬尼亞最令人生畏的統治者。這一對父子的名字,“亞歷山大和凱撒”,彷彿一個咒語,預示著這個世界接下來一個幾百年的噩夢——“凱撒的物歸給凱撒,上帝的物也歸給凱撒”。從此國家主義的光榮與夢想,一直持續到兩次世界大戰及1989年,才算告一段落。

從某個角度說,人類史上沒有比亞歷山大六世更邪惡的統治者。另一位比他好不到那裡去的利奧十世,這樣評價他的前任,「我們被世上最野蠻的惡狼抓住了,我們或者逃跑,或者被他生吞活剝」。這位教宗妄稱上帝的名,以最聖潔的外表施行最污穢的統治。去年以來,西班牙和好萊塢竟不約而同地,接連拍出兩部關於這個家族的傳記片。好萊塢的那部由柯林法洛主演,尚未上映。我看了西班牙的版本,生怕好萊塢也不會拍得更好了。看這部電影,你會更理解二十年後的新教改革,上帝在那個時代如何呼召祂的門徒,扭轉了一個徹底敗壞的歐洲。你也會更認同,馬丁路德對著聖彼得大教堂的那個寶座所發出的詛咒,一點也不惡毒,而是對事實的描述──坐在那上面的,是撒旦在人間的代表。

很遺憾的,是電影中沒有出現兩個應該出現的人,一個是畫家達文西,他是凱撒軍隊的總工程師,為愷撒設計了可裝載三百多名士兵的攻城器械。一個是馬基雅維利,他長期駐在波吉亞的宮廷裡,在《君主論》裡,他將這位被無數歷史學家視為尼祿、卡里古拉一般的暴君的公爵,當作理想君主的典範。馬基雅維利期望這對父子能夠統一義大利,恢復亞歷山大後裔的輝煌。他稱這位不擇手段的公爵是「全義大利最勇敢、最聰明的人」。

一個教皇,一個公爵,如果再加一個藝術家和一個政治學者,一幅文藝復興時期的圖畫就更加完整了。失去了與文藝復興的聯繫,這些「文藝復興教宗」的道德淪喪與政治權術,就被電影簡化了,成了我們熟悉的宮廷血腥與厚黑學,只不過從我們熟悉的皇宮,換成了我們不熟悉的教廷。

概要:教皇英諾森八世去世後,西班牙紅衣主教羅德里戈·博吉亞(路易斯·霍馬爾)在 1492 年的秘密會議中當選為教皇,並採用了亞歷山大六世的名字。從一開始,新教宗就對其長子胡安(塞爾吉奧·穆尼茲飾)實行裙帶政策,將他與瑪麗亞·恩里克斯·德·盧納結婚,以贏得天主教君主的青睞,並任命他為天主教總司令。 (埃洛伊·阿佐林飾)嫁給了阿拉貢的桑查,以獲得那不勒斯市和他的小女兒盧克雷西亞(瑪麗亞·巴爾韋德飾)的支持,與喬瓦尼·斯福爾扎結婚,喬瓦尼·斯福爾扎是部隊的私生子。

但由於波吉亞大屠殺造成的許多問題,以及羅馬家庭的受歡迎程度較低,衝突很快就出現了,羅馬家庭開始散佈有關教皇和凱撒與盧克麗霞保持亂倫關係的謠言。盧克雷西亞與斯福爾扎的分離只會加劇他們的矛盾,這引發了約翰的神秘死亡,這極大地影響了教皇,每個人都開始懷疑凱撒是謀殺的煽動者。約翰死後,凱撒終於得到了他一直渴望的東西,他的父親剝奪了他的樞機主教職位,並任命他為教宗軍隊的指揮官。凱撒以教會和教宗的名義開始了對義大利各地的征服運動,征服分散的義大利王國。盧克雷西亞則在修道院退休後嫁給了薩勒諾王子阿拉貢和加澤拉的阿方索。

凱撒以教宗的名義開始了他在義大利的徵戰,征服了分裂的王國,最終到達了由卡特琳娜·斯福爾扎(帕斯·維加飾)保衛的弗利市,佔領該城後,凱撒俘虜了卡特琳娜並讓她成為了自己的情人。教宗則不顧女兒的懇求,下令暗殺阿拉貢的阿方索。征服弗利加上凱撒與法國國王的友誼,使凱撒獲得了瓦朗斯和羅馬涅公爵的頭銜。

在紅衣主教家中舉行的宴會上,教宗開始感到嚴重的胃痛,而凱撒也像他一樣病了重病。塞薩爾設法康復,但羅德里戈·博吉亞的病情仍然嚴重惡化,很快就去世了。在秘密會議和他的繼任者庇護三世早逝後,宣布與博吉亞家族為敵的紅衣主教朱利亞諾·德拉·羅韋雷被選為教皇,並以朱利葉斯二世的名義登上教皇寶座。塞薩爾被關在梅迪納德爾坎波監獄,但設法逃脫並逃往納瓦拉,他的妹妹盧克雷西亞已經嫁給了費拉拉公爵,試圖幫助他但無能為力,最終塞薩爾在與西班牙士兵的小衝突中死亡。

好教宗:约翰23世 The Good Pope: Pope John XXIII (2003)

导演: 里基·托尼亚齐
编剧: Fabrizio Bettelli / Simona Izzo / Marco Roncalli / 里基·托尼亚齐
主演: 鲍勃·霍斯金斯 / 卡洛·切基 / 罗伯托·西特兰
类型: 剧情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语言: 意大利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2003-01-28(意大利)
片长: 180分钟
又名: Il papa buono /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
IMDb: tt0327086

一部少見的教宗傳記片。鮑伯霍斯金斯主演這位在二戰後的教宗,他在1962年召開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有力促進了天主教的改革,及與新教各派的接納。

1963 年 6 月 3 日,羅馬聖彼得大教堂。
廣場上擠滿了人,充滿了令人興奮的事件帶來的混亂。 一些非同尋常的事情正在發生。 喬瓦尼二十三世即將去世。聖彼得大教堂廣場上的數千人和世界各地的數百萬人聚集在一起,為教宗的最後時刻祈禱。 一位老牧師正在廣場上聚集的人群中穿行,猶太人、穆斯林、佛教徒和基督徒都在廣場上團結祈禱。 就好像他們的家庭成員即將死去一樣,他們正在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和不可避免的悲傷。 古代牧師手裡拿著一封信,這封信非常重要,必須在為時已晚之前到達教宗手中。

約翰二十三世擔任教宗僅四年七個月又六天,從1963年10月28日到6月3日,這是一個發生深刻變化的時期,也是產生20世紀最重大事件的時期。 世界陷入了冷戰時期不穩定的政治之中。 1959年,菲德爾·卡斯楚推翻了古巴巴蒂斯塔獨裁政權,並在遠離資本主義世界的地方推行了他的共產主義政權。 同年,達賴喇嘛逃離西藏,並與蘇聯和中國斷絕關係。 1961年,柏林圍牆建成;無知和意識形態仇恨的悲劇紀念碑。 同時,蘇聯太空人尤里·加加林成功完成了首次繞地球飛行,開啟了未來太空旅行的道路。 1962年10月18日至28日,美蘇因古巴飛彈危機對峙,威脅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 1963年,美國對越南的軍事入侵升級,同年年底,11月22日,約翰·F·甘迺迪遇刺身亡。

在這個國際局勢高度緊張的非凡歷史時期,教宗若望向全世界發出了強烈而尖銳的桃色信息,教會以基督教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方式轉向他。 他是透過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挑戰教會權力的教皇,這是一場革命性的事件,促使天主教會重新審視自己及其歷史上的偽善,這些偽善使天主教會越來越遠離基督的學問,以及從現代人的需求出發。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將使教會更接近20世紀,更接近上世紀發生的快速而根本的變化。 正如甘迺迪和克魯塞夫所做的那樣,他利用電視和廣播的力量,向全世界推行了他的世界和平運動 — — 這一信息在今天被視為結束冷戰的決定性因素。

根據語音機器翻譯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