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啟示錄》中老底嘉教會的經文
出處:《啟示錄》3:14–22
你要寫信給老底嘉教會的使者,說:那為阿們的、為誠信真實見證的、在 神創造萬物之上為元首的,說:
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
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你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卻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
我勸你向我買火煉的金子,叫你富足;又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又買眼藥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
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
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
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他同坐一般。
二、耶穌責備的原因
1. 「不冷也不熱」——信仰上的不真誠與無火熱
老底嘉教會的最大問題,是靈性上的冷漠與妥協。
他們表面上信主,但實際上既沒有熱心,也沒有拒絕——正如「溫水」般讓人反胃。
「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的意思,不是鼓勵冷淡,而是說寧可誠實拒絕信仰,也勝於虛假中立、無動於衷的狀態。
這是一種自滿、麻木、失去屬靈生命力的象徵。
2. 「自以為富足」——物質繁榮造成的屬靈盲目
老底嘉城在當時是亞洲省中最富裕的城市之一(位於今日土耳其的代尼茲利 Denizli 一帶),盛產黑羊毛與織物,有醫學院出產著名的「眼藥膏」(Phrygian powder),並且是地區性的金融中心。
因此教會的信徒多半富裕。
耶穌針對他們的自我滿足與自欺指出:「你說你富足……卻不知道你是貧窮、瞎眼、赤身的。」
他們以為財富是神祝福的象徵,卻忽略了心靈的貧乏。
這是屬靈的諷刺:一個以眼藥著名的城市,卻被主說是「瞎眼」的。
3. 「站在門外叩門」——與基督隔絕
主在這裡不再像對其他教會那樣說「在你們中間」,而是「我站在門外叩門」。
這代表基督已被拒絕在外——教會雖仍以「基督徒」自居,卻已失去與主的真實關係。
然而主仍然耐心叩門,邀請個人悔改:「若有人聽見……我就進到他那裡去。」
三、當時老底嘉教會與城市的實際背景
老底嘉(Laodicea)位於呂庫斯河谷(Lycus Valley),與**希拉波利(Hierapolis)及歌羅西(Colossae)**相近(《歌羅西書》4:13提及這三城)。
- 地理位置與水源問題:
老底嘉的水是從希拉波利(溫泉)與歌羅西(冰冷山泉)經水渠引入,但途中變成「溫水」,口感難喝。
耶穌用這點比喻他們的屬靈狀態——「不冷不熱」的溫吞令人作嘔。 - 地震與財富:
公元60年左右,一場大地震毀壞老底嘉。
羅馬政府曾提供資助,但市民驕傲地拒絕,自己重建城市,顯示其財力與自恃。
這歷史背景正好對應《啟示錄》中他們「自以為不缺乏」的心態。 - 黑羊毛與眼藥產業:
老底嘉以出產柔滑、光亮的黑羊毛聞名;醫學院則研製眼藥。
耶穌說「要買白衣遮赤身」「買眼藥擦眼睛」,是對這兩項地方特產的靈性對比——提醒他們要追求屬靈的純潔與看見真光。
四、信息與象徵意義
| 對象 | 當時實況 | 屬靈含義 |
|---|---|---|
| 溫水 | 城市供水不冷不熱 | 信仰麻木、無熱心 |
| 富足 | 商業繁榮 | 自滿、驕傲 |
| 黑羊毛衣 | 奢華外表 | 內裡赤身、無義 |
| 眼藥 | 醫學名產 | 屬靈盲目、缺乏洞察 |
| 門外叩門的主 | 基督被教會拒於門外 | 個人悔改與親密關係的呼召 |
五、結論
老底嘉教會代表末世時代的自滿教會——外表繁榮、內裡空虛。
耶穌責備他們,不是因為他們犯了明顯的惡,而是因為他們的冷漠與不在乎。
但祂仍留有恩典的門:「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
這一段常被視為對現代信徒的鏡鑑——提醒人們不要在物質豐足中失去屬靈火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