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賢之信 Faith Of Our Fathers (2015)

導演: Carey Scott
編劇: 凱瑞史考特
主演: Stephen Baldwin / Kevin Downes / David A.R. White / Ryan Doom / Rebecca St. James / 更多…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5-07-01(美國)
片長: 96分鐘
IMDb: tt1322393


《先賢之信》是一部以越戰為背景的基督教信仰電影,由 Pure Flix 出品、Carey Scott 執導,主演包括 Kevin Downes、David A.R. White、Stephen Baldwin、Candace Cameron Bure 等人。影片將戰爭、父子情與福音信息結合,強調「信仰可以跨越死亡,成為世代相傳的屬靈產業」。

故事從 1969 年越戰前線開始:兩位年輕父親 Stephen George 與 Edward “Eddie” Adams 一同應召入伍。一位是堅定的基督徒,熟讀聖經、常以禱告面對恐懼;另一位則是懷疑論者,對信仰冷嘲熱諷。在死亡陰影環伺的戰場上,兩人因著共同面對生死,建立起深厚友誼,也透過一封封寫給家人的書信,流露出對妻兒的愛與對上帝的掙扎。隨著劇情推進,Eddie 在危險中透過戰友的見證與聖經話語,重新認識基督,並在最後時刻作出信主的回應,凸顯出「即使在戰爭的黑暗裡,神仍在拯救失喪的人」。

時間一轉,來到 1990 年代末。兩位士兵的兒子——加州溫和的郵差 John Paul George,以及性格衝動、對人生充滿怨懟的 Wayne Adams——都在沒有父親陪伴的環境中長大。他們從小就被「父親為何戰死、當年發生了什麼」這些問題困擾著,內心帶著深深的缺失感與不安全感。某天,John 在家中發現父親留下的戰地遺物與書信,從字裡行間看見父親的信仰與對家人的愛,也找到 Eddie 的名字。於是,他循線找到住在密西西比、個性粗暴孤僻的 Wayne,兩人因著父親留下的信而相遇。

雖然性格南轅北轍,兩人仍決定按照父親的書信指引,一同踏上前往華盛頓越戰紀念碑(The Wall)的公路旅程,希望在牆上找到父親的名字,為自己多年來的疑問尋找答案。旅途中,他們經歷爭吵、衝突、意外與各種荒唐插曲,但也在彼此陪伴與對話中,慢慢打開內心,面對對父親的怨懟、對神的誤解,以及對自我價值的困惑。

電影穿插大量戰場回憶與現代公路旅程的對照:

  • 在越南前線,Stephen 以聖經真理鼓勵戰友,活出「信仰不只是一套教義,而是一種在恐懼中仍然倚靠神的生命見證」;
  • 在現代美國,兩位兒子一邊閱讀父親當年的書信,一邊看見那種信仰怎樣使人有勇氣面對死亡,也怎樣在看似毫無盼望的處境中仍作出愛與犧牲的選擇。

《先賢之信》明確地以基督教信仰為核心信息:

  • 透過父親的生命見證,提醒觀眾「基督徒在苦難中如何彰顯盼望」——不是否認痛苦,而是在痛苦中仍相信神掌權;
  • 顯出「信仰的傳承」:即便父親已經離世,他們在基督裡的信心、價值觀與愛,仍然影響下一代的生命與選擇;
  • 藉著兩位兒子最終在紀念碑前尋獲「和解與釋放」,表明真正的安慰不只是知道歷史真相,更是認識天父的心,明白「在基督裡沒有偶然,連戰場上的犧牲也能被神轉化成恩典與祝福」。

電影的結尾以聖經約翰福音 15:13 作為總結——「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畫面連結戰場上戰友的犧牲、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贖,使觀眾看見:

  • 父親的愛是犧牲與付出;
  • 戰士的愛是願意為同袍捨命;
  • 基督的愛則是為罪人捨命,使人得著永恆的盼望。

整體而言,《先賢之信》是一部信息清楚的福音電影,適合作為:

  • 教會青年或家庭小組觀賞後分享見證與討論;
  • 父親節、退伍軍人主日或紀念戰爭犧牲主題聚會的影片參考;
  • 幫助信徒思考「如何在家庭中活出可傳承的信仰」。

雖然在主流影評界評價不高,但對於重視信仰信息與見證的基督徒觀眾而言,《先賢之信》提供了具體而感性的故事,呈現出:真正留給下一代最寶貴的,不只是物質與名聲,而是「在基督裡的信心」──這也是片名《先賢之信》所要表達的核心意涵。


Google翻譯中文字幕: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Hide picture